产科出血子宫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9 11:36:25

产科出血子宫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

(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浙江宁海315600)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后果严重而倍受关注,而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重症大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本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22例产科子宫切除术作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收容住院的产科大出血而导致子宫切除的病例22例。平均年龄32.24岁,最大39岁,最小24岁;初产妇9例,占40.91%,经产妇13例,占59.09%;平均孕3.4次,产2.2次,最高孕10次产10次,最低孕1次产1次,其中19例孕次、产次≥2次占86.36%;平均孕周37.19周(35.12~40.09周)剖宫产20例占90.91%,阴道分娩2例占9.09%。

1.2 方法所有病例先行保守疗法,采用按摩子宫,注射足量宫缩剂及止血剂等止血措施,部分病例应用纱条填塞,结扎子宫动脉。在经用上述保守冶疗法无法控制的前提下,为及时抢救病人最终施行子宫切除术,其中子宫次全切除8例占36.36%,子宫全切除14例占据63.64%。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出血情况

22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平均出血量为3818ML±412ML(2000~5500mL),其中同血量>3000 mL,为20例占90.91%,平均输血量(3 364±364)mL。

2.2出血原因分析

胎盘因素1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4例其中2 例为伴有胎盘植入, 部分性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致子宫胎盘卒中3例)占45.45%;子宫收缩乏力9例占40.90%;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及合并子宫肌瘤各为1例,各占4.5 5%。

2.3子宫切除与孕产次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初产妇9例占40.91%,经产妇13例占59.09%,其中19例孕次≥2次占86.36%,7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孕次均≥2次,5例为经产妇。

2.4产科子宫切除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在22例产科子宫切除患者中剖腹组20例占90.91%,其原因分别为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3例,巨大儿4例,双胎、妊高征及疤痕子宫各2例,阴道分娩组2例占9.09%,属羊水栓塞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各1例。本组资料显示剖腹产组的子宫切除均成比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

2.5 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情况

本组病例均无其他脏器损伤,1例发生脏器感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痊愈出院,共分娩活婴24例(双胎2例),无围产儿死亡。

3 讨论

产后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45.45%(10/22)与Eorlu[1]等报告相同,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占40.90%(9/22)。两者者合计占86.35%(19/22)。临床工作中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时,应尽早使用宫缩剂,采取宫腔填塞,进行子宫加压缝合,动脉结扎术以及选择性动脉栓塞等针对性控制出血有效手段。如果上述手段仍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则应及时果断地做出子宫切除的决定。术中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本组病例在发生产科重症出血后,均立即采取了相应的保守疗法,但效果不佳,仍出血不止,甚至出现出血性休克,致施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妇并发症少,也无围产儿死亡。

本组资料的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为11.63/万(22/18915),与国外文献[2、3]报道的2.7~30/万和国内文献[4、5]报道的5.4~16/万均相吻合。但剖腹产者27.86/万(20/7180)的子宫切除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的1.7/万(2/11735)。提示剖腹产术大大增加了产科出血的风险,尤其是产后宫缩乏力的机率明显增加。因此,严格掌握好剖腹产术指征极为重要。

构成本文产科子宫切除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引起的产科重症大出血,而引起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等的原因又与孕产妇先前的孕产次、子宫手术(流产、刮宫)次数多少及妇科慢性炎症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和切实做好妇女卫生保健,尤其是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是预防产科子宫切除的关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引起的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加强孕产期检查及指导,做好充分的产前准备,提高医疗手术质量,减少风险,防患于未然。

4 参考文献

[1]Zorlu CG, Turan C, Isik AZ,et al.Emergency hyster ectomy in modern ob-stetric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perspective in time [J].Acta Obstet Gy-necolStand,1998, 77 (2) :186.

[2]Konrad S, Tanyi J.Postpartum hysterectomy [J]. Orv Hetil, 1996, 137 (21):1127.

[3]Radeka G, Milasinovic L,Vejnovic T, et al.Cesarean hysterectomy in mo-dem obstetrical practice from 1968 to 1993 [J].Med Pregl, 1997, 50 (9-10):375.

[4]周齐,张文敏,李虹.子宫切除术冶疗产科出血51例分析 [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 17 (3) :148-150。

[5] 王莹.围产期子宫切除32例分析 [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 18 (3) :168-169.

作者简介:沈敏娟(1971―),女,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0-04-08)

1

上一篇:温州市儿童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情况分析 下一篇:某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结合患者家属于预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