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

时间:2022-08-09 11:10:33

如何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69-01

一、注重情境创设,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为情境。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等。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创设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的目的是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力量,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从而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时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课堂进行新闻报道,综述;或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组织时政兴趣小组等。通过上述形式,对一些重大时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讲解,学生豁然开朗,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巧妙地设计“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相互之间自主学习解答,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就行了。七年级第一课《初中生活新体验》中可设计“我遇到的新鲜事有哪些?”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人人都有新鲜事,人人都有话可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说说这些事为什么新,新在哪里?”同时进行对比,使学生感悟到旧的值得怀念,新的值得珍惜,明确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对于一些单靠学生个体能力难以解决的知识或问题,教师应创设一种合作的环境,如对班级学生根据能力层次,进行合理搭配组成固定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这样做有利于使那些胆小、不好发言的学生“动”起来,以免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时课堂气氛就降温。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可采取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提问与他人交流及教师的引导或开展某些形式的实验、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有所思考和感悟。教师在教案的编写上可以突破传统教案的模式,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原来的教案变为“活动”设计方案,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着设计的“问题”及活动“动”起来,具体形式可以是朗读、小品、调查、歌唱等,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采访,撰写小论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参观展览,开展各种记念活动,从

事各种公益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等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小论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提纲,要直接到调查单位进行调查活动,事后要对调查得到的材料作出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参观访问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社会,了解实际,进而对社会实际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一定的形式如访问体会、访问报告等表达出来,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或发表。在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实际,选择一些有理论性,符合学生实际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进而选定题目撰写学生力所能及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认识,互相启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和研究 下一篇:浅析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