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9 10:18:3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问题探讨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对学生管理的基础,是衡量高校管理和教学水平的基础性指标。2005年3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赋予了高校学籍管理新的任务和要求,为学籍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当前,学术界对高校学籍管理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大多集中于对高校的整体研究,而未对高校进行细分。高职院校区别于一般高校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及社会使命必然决定了其在学籍管理上的特殊性。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入手,深入解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建议和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15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学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在学生的入学时对其资格、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毕业资格等进行考核处理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籍的取得及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及考试成绩管理、在校纪律与学习考勤、学籍的异动管理以及学生的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新特征对其自身的学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高职院校的新发展对学籍管理的影响分析

1.1 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急剧增加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据教育部消息,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计有1288所高职院校具备招生资格。这些学校的在校生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而且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这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规模也会逐年攀升,并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中的重要部分。据统计,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数量占普通高校数量比例不断上升,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急剧加大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工作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和社会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具体见下图:

1.2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步回归到高职教育的核心,即面向社会需求,重视实践。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在强调基础课程知识外,尤为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实训能力,并将其考核指标一并列入学生的学分,纳入对学生的综合测评。这使得先前一贯重视学生课程考核学分评测的传统学籍管理制度渐渐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更加要求高校严格学生学籍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的综合水平。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更增加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加大。

1.3 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为学籍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形势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和发展,以便让学生尽快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在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呈多元化发展,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别较大,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统筹考虑,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与时俱进地修改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促进学生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工作的最大化,也增强了学校的责任感,实现了教育水平、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的统一。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存在缺陷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籍管理工作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强,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人工学籍管理工作模式,转而采用学籍管理应用系统,但是现在各院校所运用的学籍管理系统质量和层次参差不齐。据统计,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存在系统功能不完善、系统维护不到位的情况。部分系统对于学生等级考试的成绩无统计功能;部分系统对于学生参加的全国等级考试无成绩录入选项,导致学生成绩无法录入系统,无法进行系统操作;部分系统中学生不及格的成绩和课程名称会经常出错,导致信息无效。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一个院校的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会危害到学生的利益,导致其信息出错,无法顺利毕业。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系统的维护并不到位,经常出现系统不稳定或者反映迟缓的现象,给及时查询、整理学生的学籍信息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学籍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管理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要想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学籍管理人员。以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都是手工作业模式,许多管理工作者对高科技的信息操作、计算机作业模式较为生疏,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管理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存在诸多不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欠缺等特点,学籍管理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摸索合适的工作方法,改进自己惯常的工作方式,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办法,使得学籍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进步奠定基础。

2.3 学籍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传统的学籍管理重点在管理,目的是强化对学生学籍的管理和控制,管控的标准主要是按照学生考试分数进行综合测评,在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有些高职院校存在惩罚不当的问题。面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传统的学籍管理显得形式化和表面化,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权益,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学生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状告高校的案件屡见不鲜,对这些案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和学校争论的焦点基本都集中在学籍问题上。面对新的学校发展要求以及社会需求,有必要改进学籍管理的观念,置管理于服务中去,既能突显学校的学籍管理水平,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见,学籍管理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2.4 学籍管理执行力存在不足

全国不同的高职院校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所采取的运行机制也是千差万别。通过了解,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在具体执行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院校对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只是一味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却没有看到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以至于忽视了学籍管理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二是学籍管理实际运行机制不够顺畅。部分高职院校的校教务处与具体各院系教务部门在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工作开展不顺畅,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管理机制的运行缺乏有效性,从而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具体操作中出现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主要体现在严格考核和保证毕业率之间的矛盾上。每个学生都想顺利的毕业,但有一些学生由于未达到考核标准,以至于无法顺利领取毕业证。有些学校为了“面子”需要,一些做法违犯了学籍管理的规定。

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3.1 充分掌握利用学籍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极大增加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单纯手工作业已经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大力推进学籍管理系统是发展的趋势。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相当发达,其给各项工作带来的便利也日益显著,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工作的准确率。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系统的重要性,选择和购买较为可靠的管理系统。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并根据测评和记录学生实践、创新和实训能力成绩的需要,研发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管理系统与软件,并且不断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增加相应的操作功能,完善相应的工作步骤,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人工的操作步骤,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要重视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学籍信息的安全性,尽可能发挥系统管理的优势。通过引进合适的学籍管理系统,就可以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地完成学籍管理工作。

3.2 提高学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否,既关系着教学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又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学籍档案分门别类的保存,既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个人信息,又有利于学校迅速完成学籍的整理、完善与发放。想要使学籍档案实现规范化的整理与归档,首先就要规范学生信息的采集工作,明确采集的方法,确立明确采集内容,而且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工作,采用统一的代码采集学生信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资源共享。其次,要明确学籍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定期对学籍工作进行考核,督促管理人员落实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提升其工作责任感,促进学籍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迅速推进。

3.3 转变学籍管理理念,坚持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传统的学籍管理理念要求学籍管理要监督制约学生,而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的目标更应该理解为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推动力,促进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应逐渐实现由“约束”到“服务”的转变,贯彻置管理于服务中去的理念;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地引导学生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努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更接近社会,才能更适合社会需要,才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思想。因此,学校应本着一切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学籍管理工作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增进学生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们较多的自我发展空间,以实现“育人为本”、回馈社会的教育宗旨。

3.4 提高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执行力

要充分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需要执行力的强力支持。新形势下要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必须在制度执行力上下工夫。首先,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籍管理,把学籍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和持久工作来抓,要深刻认识到学籍管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学生的切身利益、教学质量的效果和教学秩序的稳定以及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信誉具有重大意义,关系着教书育人目的的实现。其次,高职院校要着手理顺学籍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各管理机构的责任感,共同协调完善学籍管理工作。再次,做好学籍管理的宣传培训工作。院校老师要带头熟知本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学籍管理的宣传工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规章政策,促进师生互进,增进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共同推进学籍管理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

[2]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A].大学教育沉思录[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3]张素英.高校学籍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9):197-200.

[4]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3):90-92.

[5]蔡莉,任秀蓉.“以人为本、以生为先”与高校学籍人性化服务管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9):147-150.

[6]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1,(6):8-91.

[7]刘岩,王怡.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2(12):52,56.

作者简介:陈颖燕(1986-),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市场营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上一篇: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做现代职业人 下一篇:浅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