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浅探

时间:2022-08-09 09:02:38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浅探

一是传统讲授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弊端。

大部分高校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任课教师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考试的方式定期检查教学效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可以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讲授法下,由于过分强调记忆,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培养。研究表明:当情绪高昂,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情绪低落,大脑皮层则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的兴奋活动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讲授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机械记忆,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讲授法下,教师作为知识结果的传授者,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可能拘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学生超出常规的创造性活动。

讲授法作为一种单向传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况下开展。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将其听到的相关信息转化为记忆,并通过频繁课考强化记忆。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受阻,因而针对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文或某一会计问题,教师与学生难以进行广泛讨论。在课程考核上,教师也很少考虑学生期望得到的知识,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组织试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主导者,课程的内容、课程的进度和课程的考核等都由教师决定,对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其学习积极性逐渐消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只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却不懂应用,创新意识不断降低。

二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学方法新选择。

第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在于教师利用典型案例为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案例,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和总结实际规律。该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采取的行为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境,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创新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有充足时间研究案例,以自己的观点参与案例讨论。学生运用所学到的会计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讨论的过程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达个人观点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通过信息交流与争论,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学考核就可以在事中进行,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准备、参与案例讨论的论据充分性、最终解决办法的可行性等进行评分,从而克服传统讲授法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缺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此时,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了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我国资本市场上涉及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不胜计数的案件给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技术操作性强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上。学生掌握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以“当事人”的主体身份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解决,锻炼了学生运用会计等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另外,资本市场中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情境,学生必须处理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分析案例中的会计材料、运用会计判断并进行决策等。如果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可以从中掌握应对复杂会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反之,案例解决失败,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会计工作中的固有风险,体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不同。

第二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教师通过设立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与案例教学法相同,问题教学法也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采取的行为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发现已有知识与未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未知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一个疑难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已经积累的知识确定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假设,并通过推理判断哪一个假设能够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最后,搜集数据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为掌握的新知识。问题教学法下,在问题不断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掌握了新的知识,理解了本课程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索未知的前提。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相同,问题教学法下教学考核也可以在事中进行,通过对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进行评分,可以克服传统讲授法教学评价的缺点。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众多的案例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提供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这些案例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可以借鉴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讨论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以交流与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如安排角色扮演、上台演讲、辩论或分组讨论等。教师则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更新,促进该环节顺利进行。鉴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学目标为引导,运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情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思考的状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将现实情境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方法饯行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文系内蒙古财经大学2013年校级课题“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与会计专业技能培养互动机制研究”(编号: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中外“2+2”双学历认证课程研究 下一篇:高校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