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爆破在鲁南矿业采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9 08:53:45

控制爆破在鲁南矿业采场中的应用

【摘 要】采场顶板围岩受地质构造的影响,矿岩互层严重,稳定性较差,浮石冒落现象明显,间柱与充填体受爆破震动影响较大。针对以上情况,鲁南矿业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采用控制爆破控制顶板成形与稳定性,降低大爆破时的爆破震动,控制采场边界出现大块危石,减少充填体坍塌,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关键词】控制爆破;预控顶;中深孔落矿;切割井;逐孔爆破

鲁南矿业有限公司是隶属于莱芜钢铁集团的集采、选、烧结为一体的中型矿山联合企业。自1980年投产以来一直以露天开采形式先后开采王屿和上河两个矿段,王屿矿段与1992年停采闭坑,上河矿区露天境界内矿石储量已不足,深部矿体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决定实施露天转地下项目。上河矿区地下开采项目于2011年10月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为72万吨。

采矿方法采用预控顶上向分层充填法、浅孔留矿法。在实施预控顶施工与采场爆破后作业后,顶板岩石破碎,成形控制较差,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每班检撬浮石劳动量增大;二步房间柱受爆破震动破坏严重,矿房边界出现片帮,危及铲运机与人员安全,影响出矿效率;对充填体造成冲击,致使充填体塌落,增加矿石贫化率等不利因素。

为有效控制预控顶成形,提高切割井一次成井,降低大爆破爆破震动,控制矿房边界成型,通过多次的爆破试验,积累原始数据,调整爆破参数,优化爆破效果。目前,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1 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上河矿段矿带长1300m,水平厚度78.0-190m,平均108.0m,厚度变化系数26.46%,控制延伸550m,控制标高至-300m水平。向深部无尖灭趋势,受晚期伟晶花岗岩侵入的影响,矿带向深部被其切割分支复合,但矿带的连续性基本完整。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均分布于含矿带内,与顶、底板围岩一般呈整合接触,界线清楚,容易识别。而单层矿较薄、夹层多、矿体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则是本矿床的突出特点。

构造形态以断裂为主,无强烈的褶皱,基底变质岩系与铁矿带均呈单斜状产出,走向300°~320°,倾向南西,倾角一般50°~70°。局部受花岗伟晶岩体侵入和断裂活动影响,呈直立或变缓。韩旺-石桥断层(F1)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弧形复杂断裂构造,呈北西一南东斜贯整个矿区。主断层面产状与矿层一致,倾向210°~230°,倾角50°~70°,局部有变化。

2 开采技术条件

上河矿区50C线至52C线之间的矿体为厚大矿体,确定使用预控顶上向分层充填法,分层高度为10-13m,两条穿脉之间作为一个采场,采场长度50-67m,采场内划分5个矿房,矿房垂直于矿体布置,首先开采三个一步房,二步房作为间柱,成倒“品”字形向上开采。矿石体重为3.49t/m3,岩石体重为2.68t/m3,岩石硬度系数(f)为,矿石:10~12,岩石:8~12。矿体顶、底板岩石多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及含铁石英角闪片岩和伟晶花岗岩,均为稳定岩石。

3 采场控制爆破技术

3.1 预控顶压顶光爆技术

预控顶施工使用DD210凿岩台车施工,控顶高度3.3m~3.6m。顶部炮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炮孔深度3.0m,炮孔直径d=42mm,炮孔间距E=(10-12)d,取600mm。炸药直径为38mm,每个孔内间隔装药,装药结构和爆破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炮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3.2 采场周边眼爆破

为更好的保护间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降低充填体受爆破震动破坏的程度,矿房边界周边孔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作用效果非常理想。通过多次试验得出适合本矿山地质情况的孔网参数,使用T-100潜孔凿岩机,孔径Φ=90mm,孔深为10-13m,炮孔间距为1.0m,线装药密度为1.0~1.2kg/m,装药采用2#岩石乳化炸药,药卷直径为32mm或38mm,将炸药连续绑在导爆索上,在绑在竹竿上,送到孔底,使竹竿靠在保留岩石的一侧。底部1-2m的装药量是设计药量的3倍,孔口1m封堵,先用废旧编织袋堵住,然后填满河沙。使用导爆索将预裂孔串联起来,先于主爆孔75ms起爆。

图2 预控顶光面爆破效果图

图3

3.3 采场切割井爆破

切割井高度一般为8-10m,在以往爆破中,采用分次爆破成井,出现上部岩石起拱,炮孔破坏无法装药,或中间成桥。对施工造成危险,影响工期。经过研究优化,借鉴其他矿山经验,采用分段微差爆破一次成井。

3.4 采场主爆孔爆破

采场主爆孔爆破时,采用奥瑞凯高精度毫秒延期雷管,分为地表管和孔内管,实现逐孔爆破,降低爆破震动峰值,减小对间柱和充填体的震动破坏。地表管有17ms、25ms、42ms、65ms;孔内管为400ms,脚线有9m和12m两种。地表延时控制在400ms以内,以确保地表管在炮孔起爆之前完成传爆。

4 应用效果

采场内控制爆破取得了如下效果及指标:

(1)预控顶顶板成拱,爆破面平整,炮孔残痕保留率在50%左右;

(2)采场边界按设计线保留,边邦无大块危石;

(3)矿房内大块率降低,由原先成排起爆的16%到现在逐孔起爆的9%。

5 结语

鲁南矿业采场内控制爆破的应用,实现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效果较为明显:

5.1 预控顶光面爆破较好地解决了顶板成形差,浮石多,处理时间长的问题。

5.2 采场周边孔预裂爆破,采场边界沿设计开挖,边邦危石减少,保证了铲运机人员进入矿房内作业的安全系数。

5.3 采场落矿采用奥瑞凯高精度雷管逐孔起爆,降低了爆破震动对充填体的损害,降低了贫化率。

5.4 切割井一次成井,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重复作业,增加安全性。

5.5 在矿房破碎区段, 控制爆破落矿和锚杆锚索联合使用可形成联合控顶技术, 能较好地解决破碎矿体的开采。

5.6 采场控制爆破落矿, 对倾斜及缓倾斜矿体上盘不稳固的矿块进行回采时, 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宝红,李芹涛,丁雨庆.采场周边爆破参数最优值的现场确定[J].黄金,2007,28(8):31-33.

[2]施建俊,汪旭光,魏华,等.逐孔起爆技术及其应用[J].黄金,2006,27(4):25-27.

[3]樊明玉.大暴露面积采场控制爆破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金属矿山,2007(3):35-38.

上一篇:分析建筑机械施工与管理 下一篇:如何做好项目工程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