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

时间:2022-08-09 08:34:59

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

摘 要:针对学生人人头疼的语段或文章的阅读赏析,以有效性为前提,从利用阅读期待、运用勾画圈点和旁批以及工具书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阅读类作业的设计,以求有所突破,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期待;静心阅读;全面思考;积累

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为了真正吃透一篇课文,我们会让学生提前预习,从字词、文学常识及课后题入手,课堂上也会引领学生整体感知、重难点逐一突破。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阅读一直有教师的陪伴,知识的落实、能力的提升自然就有保证。但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有限的阅读,如何通过设计作业,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思路和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答题的得分率,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加以探索。

一、筛选推荐经典文章,利用阅读期待保证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境,包含的期望。教师只有充分适时地利用阅读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人教版每个单元五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所以在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时,我尝试着根据所学单元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等寻找相类似的经典美文加以推荐。例如学完《湖心亭看雪》一课的白描手法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我给他们布置了回家阅读鲁迅先生《孔乙己》或贾平凹的《静虚村记》的任务,让他们尝试着寻找文中的运用白描手法的语句,并通过品味赏析,谈谈自己对于白描手法的进一步的认识,并尝试着运用此法写一两句文字。学生刚接触一种新知识本身有新鲜感,又听老师说白描藏在自己从没读过的美文中,再加上我说往往只有聪明好学的孩子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白描的语句,只有善思的学生才能有最准、最全的感悟,于是学生同桌间、好友间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感。第二日利用早读交流他们的阅读体验,很多学生都自豪地读出自己所找的白描语句,并谈了自己对该句子的赏析。最后我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居然不少人从多角度用自己的话诠释了鲁迅先生对白描的概括“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甚至还有同学介绍了白描的特点“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看来有了美文的吸引,有了阅读的期待,他们还是下了不少工夫。也正基于此,学生的仿写也就传神起来,有人语句刚一读,就有同学脱口报出了被写者的姓名,得意的、害羞的、笑得前仰后的比比皆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日里学生对于阅读作业总是有一种为难的情绪、抵触的心理,恨不得早早应付完。所以,要想让其自主地多读一些,多思考探究一些,做教师的就得提前做足功课,寻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并且设计一些能激发其阅读期待的练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阅读作业的有效性。

二、借助圈点勾画和旁批,督促学生静心阅读并思考

虽然在平日指导学生阅读时,也会告诉学生诸如“三遍阅读法”之类的阅读方法,可在作业负担较重的今天,学生面对手头的文段总是一目十行,然后就急急忙忙扎入文后的阅读题里。所以等老师讲练习时,他们往往傻眼。为什么学生答的和教师讲的答案出入会如此之大?其原因就是他们读文章似囫囵吞枣,只求快不求精与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

为了能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细细揣摩品味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作业量,我常常将一篇阅读文章分为两天来完成。第一天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文体,结合文体的特点,首先根据初读的圈点勾画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好恶从结构、选材、剪裁、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自由地进行赏析或提出问题,第二天来了利用早读或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解答,谁旁批的角度多,分析的语言精准到位,大家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加以肯定。这时教师只需适时的点拨和归纳,就会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在充分的交流后,再回家完成文章后的阅读题,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题目竟如此熟悉和简单,很多的内容他们早已在圈点勾画、旁批质疑时解决过了,那一刻他们对于阅读的为难情绪就会得到相应的缓解,很多同学在这种作业设计中渐渐摸清了出题人常见的出题类型,有时还会尝试着自己拟写一两道题目,试着考考同学,寻找一种为人师的快乐!

如进行《雕花烟斗》一文的阅读时,就有同学将文章周围的空白处写得满满当当,然后择其旁批的最全面、最有把握的与同学交流。有的人赏析的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有的是关注画家唐先生对花农“变色龙”的表现,有的关注的是文中对比烘托的手法,还有人由此拟了一道题目“文中几次提到人们对唐先生的态度变化,有什么样的作用?”来考大家,一时间大家都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比较到位的。我想这样的阅读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一个跳出题目束缚、自由解读的空间,一个精心阅读、细心思考的空间,一个锤炼表达、大胆质疑的空间,故而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三、借助翻阅工具书,完成文言文实虚词积累

人常说中学生有三怕,这其一就是文言文。因为脱离了古人的语境,不了解当时的语法和写作的背景,学生看见满篇的“之乎者也”就会有一种发懵发晕的感觉,所以上了考场,更是两眼摸黑,无处下手。为此,我常在布置课外文言文阅读语段之前,自己先把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虚词用圆圈标出来,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处用三角符号标出来,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把这些也标与段中,然后先通过上下文猜读,最后在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古汉语常用词词典》指导学生查出意项并标注在文段旁,再根据几种不同的解释和工具书所给的例句,结合语境对文中词语做出判断。刚开始学生觉得查工具书看多种多样的解释很有意思,坚持了一段后发现要积累的东西很多,有些字词是反复出现的就有点想偷懒,这时就需要一次阅读检测来督促他们的学习。如,让列举一些实虚词让他们自己列例句讲用法,在别人肯定的目光中肯定自己的进步,进而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坚持。

慢慢地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很多学生发现再拿到陌生的文言文语段时内心的恐惧感渐渐消除,看到文中的很多词语都有了熟悉的感觉,常见的实虚词几乎都成了他们的“老熟人”,翻译起文段、完成练习的速度也就相对地有所提高。行至期末,在很多学生对第三次大考的反思总结并备战期末时都提到了这种作业形式对于自己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将这种方法坚持到底,进而提高自己考场上的得分率。

其实,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单凭这些作业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努力,不仅从作业设计和方法引导的角度继续前行,还要从阅读目的的拟定、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堂阅读的指导等很多方面进一步加以补充,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以保证阅读的高效率,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

上一篇:重视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