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加强园林绿化的保护与建设

时间:2022-08-09 07:29:39

浅谈依法加强园林绿化的保护与建设

【摘 要】对于园林绿化的保护与建设,应纠正目前目标单一、方法片面的缺陷,不能一提到建设与改造,就是“大拆大建”,全面的否定;也不能一提到“保护”,就是全面的“封堵”、碰也碰不得。 “保护”强调的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允许在一定限度内改变原有的功能、内部空间布局和外部细部形态,以达到既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各种条件和要求,又不失其原本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目的。园林绿化虽然本身含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但它绝不是文物,保护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多样性”既“努力促进多种效益的取得”,在避免大规模居民外迁的同时,延续传统生活形态与生活方式,给社区和城市生活增添活力。

【关键词】园林法规;城市园林;绿化保护

园林绿化的保护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涉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完善,关系到政府部门、房产开发企业和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从面临的挑战看,中心城区绿化建设与土地成本激增、动迁难度加大的矛盾日渐加剧,绿化建设用地更趋紧张,绿地建设瓶颈极为显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园林绿地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一方面社会公众园林绿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园林绿地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园林绿化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1.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的内容和要求

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各类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禁止占用500M2以上的公园绿地,严格控制500M2 以下单位绿地和居住区花园绿地,严格执行居住区配套集中公共绿地的比例。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程序及标准细则,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和效能的监督制约,完善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机制。

2.园林绿化发展实现四个转变

根据市、区“十一五”绿化发展总体规划,园林绿化发展的总体思路要实现四个转变,全面强化管理,努力实现园林绿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工作重心上,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要在继续保持园林绿地建设发展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将工作重心进一步向管理转移,切实把“重在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绿化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发展理念上,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建设管理的集约化、资源化,不断提升园林绿地建设的内涵品质和养护管理质量。

三是结构布局上,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转变。要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不断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

四是系统功能上,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要注重体现园林绿化的多种属性,在突出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拓展园林绿地的功能性和景观性,提升城区绿地服务社会市民的综合服务功能。

3.推进老公园和老居住区园林绿化改造

聚焦社会热点,服务市民取得新成效。2005 年开始积极推进老公园改造和居住区绿化调整,全市累计完成改造很多座,公园的园容园貌明显改善,实现了全市公园免费开放,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对旧式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切实提高居住区的园艺水平和功能。1999 年开始,我区对部分老式小区实施房屋与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工作,改善旧式里弄小区绿化环境;通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病虫害防治等绿化协作组活动和评比考核,促进和保持小区绿化环境品质;通过对新建居住区绿化建设管理,确保小区绿化精品化,使小区环境总体面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今后,进一步明确定位、提升质量、适当增加活动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内涵、提炼景观特色等方面考虑,继续改造完善现有公园绿地和群众性绿地,重点是:

第一,九十年代以前,尚未改造过的城区老公园和社区公园,要保留历史文化和原园林园艺特色前提下进行改造。

第二,近年大规模发展的居住区周边的老绿地,现在随着区域的发展,需要拓展功能的绿地,如沿道路两侧绿带、河道绿带等。建设改造中大力推广步道建设,进行节能、节水、无障碍、科普等设施的更新改造,改变以往粗放型绿地养护管理模式,实现节约型、以人为本的绿化管理思路。

第三,继续改造完善行道树配套设施,实现中心城区行道树树穴景观全覆盖。

4.探索社会参与绿化保护和建设的机制

巩固和深化公园绿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公园、社区、志愿者),以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为突破口,引导市民积极主动投入对绿化工作的监管;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探索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市民参与平台和机制,形成以市场化为主导,政府职能管理和社会化参与互相补充的群众绿化工作新机制。按照“自觉、持续、便利、有效”的要求,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机制、新模式。通过组织规划设计方案公众意见征询、组织认建认养、组织志愿者参与绿地管理等形式,全方面推进群众参与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协同机制,制定各类绿地建设管理的监督、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发挥各级绿委在群众性绿化工作中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市民参与单位附属绿化、居住区绿化日常养护管理。进一步研究创新机制,以充分发挥不同绿化实体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绿化林业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环境意识。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环境绿化教育。充分调动协会、学会等非政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使植树造林和保护绿化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绿化林业事业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鲁男,张宏庆,张晓林,葛言彬,张宝恩.新疆园林绿化木本植物的应用[J].新疆林业,2010,(03):29.

[2]绿化动态[J].绿化与生活,2010,(04):52-56.

[3]龚建勇,史培行.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9-7050,7089.

[4] 罗丽君.浅谈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01):108-109,111.

[5]葛学武.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207.

[6]张晋.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做好园林绿化的科学统筹[J].安徽林业,2010,(02):23-24.

[7]张华颖.试论天津市和平区园林绿化移动管理系统[J].天津农林科技,2010,(02) :27-28.

[8]王元鹏.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133.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 下一篇:谈浅雷达系统在提高汽车安全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