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09 05:25:55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85-02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不断涌现,学生对课本的照本宣科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生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是其中的一个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1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化学课程,都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发挥。

1.2被动验证实验结果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基本都是教师在实验之前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之前讲授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无法培养。

1.3高考指向性强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的化学课上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做准备,教师所讲授的一切知识点,均是围绕高考的考点进行讲解,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禁锢状态,只对知识进行麻木的灌输,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发现其它问题。

以上种种现象深深禁锢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创新能力”能力的提高变得遥不可及,而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也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着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改进实验教学,在探究中创新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目标,端正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一阶段,学生有两次接触氯化氢和氨气的溶解性的喷泉实验。会给学生造成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做成喷泉实验的误导。笔者带着学生讨论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得出结论:只要能产生压强差,就能做成喷泉实验。有的学生提出利用NaOH溶液吸收C02、S02等气体应该也能做成喷泉实验。老师应对学生这种思维的求异给予积极的鼓励。学生处于这种情境中,好奇心大动,奇思妙想,大胆创新,纷纷动手装配仪器,动手能力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得到加强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2.3完善思维训练,倡导标新立异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见解,也常常会引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给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思维训练空间,倡导学生“标新立异”.教师可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等模式,诱导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2.4注重探索过程,理解知识内涵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要大大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化学的理论知识的涉及范围更广.因而,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不断锻炼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问的学习能力对于不懂不明白的知识要积极提出来.这对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2.5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实际生产生活是创新之源。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研讨化学问题的浓厚兴趣。

2.6增加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

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到化工厂等单位参观,让学生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发掘知识。

3创新能力培养的联想

创新能力培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教师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营造创新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创新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上一篇:拓展油田廉洁文化建设载体推进油田廉洁文化建...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