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

时间:2022-08-09 05:09:36

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包装与炒作

陈子茹

包装与炒作,是时下用得最广最烂的两个词。一个产品问世,厂家要包装与炒作;一本书、一部剧、一张专辑出笼,出版商也要包装与炒作;更有甚者,歌星、演员、作家、画家、学者的登场和走红,也离不开经纪公司、媒体的包装与炒作。

包装的本意,不过是指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容器,即箱、袋、瓶、盒等包装物,也包含包扎产品的操作活动,如装盒打包等。然而,步入市场经济后,这一词汇却延伸和扩大了原词的内涵,起码包含了装饰打扮与美化的含义。

仅就产品包装而言,原本普通包装的低价产品,一旦涂脂抹粉,加了豪华的外壳,就会使包装大于内容。那包装的成本绝不会由厂家和销售者买单,定是要算在消费者身上。有些豪华包装的药品,一换包装就几倍、几十倍地提价。服装产品更邪乎,花里胡哨的外壳,把本不值钱的布料一番打扮后就几百上千地要价……近来又出了新花样,一些服装商把本来自产的服装,转到国外注册商标,而后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或欧洲产品,成为国际名牌,那价格的涨幅能令人吓出冷汗来。这种变戏法似的赚钱之道,可谓魔术布帘盖上再撩开,变出的就是大沓大沓的钞票了。

炒作也是花样繁多,主要凭借传媒搞立体轰炸。违规夸大产品作用宣传者有之,请明星代言者有之,花钱雇托儿编瞎话作伪证者有之,用蝇头小利骗买主者有之,登门推销者有之,利用手机乱发垃圾短信者亦有之……如此等等,都是商家、经纪公司和媒体的精心策划。这样的立体轰炸,到头来挨骗的自然是百姓。

名人的包装和炒作,是产品包装和炒作的派生品,然而比产品包装和炒作更为花样繁多。诸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画作者,为提高身价,极力向名家靠拢。花高价请名家评其书画作品,并买通拍卖者拍其作品,花钱买拍客在拍卖中为其举牌抬价。某些出版商为推销书稿,更是先把该书作者进行包装。戴上“大师”等极具光环的头衔,甚而修改简历和年龄,将其与真正的名家大师扯上关系。试图等同身份,在公开场合粉墨登场。有一出版商更为出格,为推销一位年轻作者的“畅销书”,竟将其打扮成奶油小生在某体育场出场,并花钱雇来美女明星向其求爱。更有奇招,竟然把求爱信做在月饼里,让其当众掰开。谁知那本“畅销书”竟是“下半身”之类的作品,让人不禁想起前些年所谓的“美女作家”“美女歌手”等组合名词。

先有名人身份,而后才有作品、艺术品出笼,当然这些作品、艺术品只能是一时的热闹。正如赵本山小品中的台词所言:“大爷,这个鸡在你们手里,一个子儿不值,到我手里就不一样了,我炒作呀!一炒作就不一样了。”包装和炒作的始作俑者,是商家,是经纪公司,是媒体。其实,包装与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问题出在包装和炒作的度上。适当的包装和炒作,是会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起到良好推动作用的,可是这要有一个限度,过了那个度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坑里。

(选自《天津日报》2011年10月14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包装与炒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包装与炒作”常出现在产品营销、文化娱乐等领域。

B. “包装”主要倾向于实用性,“炒作”以凭借传媒搞立体轰炸为主。

C. 商家、经纪公司、媒体对产品进行包装与炒作,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价格。

D. 把握包装与炒作的正常限度,对人对己都有益处。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即“包装与炒作”的含义。解答这类题,关键是在原文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出正误。B项所涉及内容见第二段,应该理解为: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前,“包装”主要倾向于实用性。

[参考答案]

B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包装”或“炒作”的是

A. 给本来普通包装的低价产品加上豪华的外壳,包装大于内容。

B. 一些没有名气的书画作者,为提高身价,采取花高价请名家评其作品等做法抬高价格。

C. 出版商让某书的作者先拥有一定的称号或身份,然后再推出其产品。

D. 一些服装商将本土生产的服装销往国外,赚取一定的利润。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所涉及内容见第三段,“仅就产品包装而言,原本普通包装的低价产品,一旦涂脂抹粉,加了豪华的外壳,就会使包装大于内容。”B项所涉及内容见第五段,“诸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画作者,为提高身价,极力向名家靠拢。花高价请名家评其书画作品,并买通拍卖者,拍其作品,花钱买拍客在拍卖中为其举牌抬价。”C项所涉及内容见同一段,“某些出版商为推销书稿,更是先把该书作者进行包装。戴上‘大师’等极具光环的头衔,甚而修改简历和年龄,将其与真正的名家大师扯上关系。试图等同身份,在公开场合粉墨登场。”D项属于正常的商业往来,没有涉及包装与炒作。

[参考答案]

D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名人的包装和炒作花样繁多,比起产品的包装和炒作,更具有欺骗性。

B. 文化产品要想产生经济效益,必须经过包装、炒作的环节。

C. 商家、经纪公司、媒体是包装与炒作的始作俑者,也是受益者。

D. 步入市场经济后,“包装”延伸和扩大了原词的内涵,由褒义词变为贬义词。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2011年湖北省考纲表述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新旧考纲关于此点的表述差别很大,考查角度也有很大不同。A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两者欺骗性的强弱进行比较;B项,判断过于绝对;D项,“由褒义词变为贬义词”这一说法有误,人们反对的是过度的包装与炒作,详见最后一段。

[参考答案]

C

4. 根据文中的内容,从三方面概括“包装与炒作”的危害。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时,先从文中寻找与题干中心词相关的内容。例如“到头来挨骗的自然是百姓”“包装与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坑里”等,然后加以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欺骗、坑害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不讲诚信的坏风气。

(作者系湖北省广水四中高级教师)

上一篇:愉快的事儿 下一篇:暴风雪后的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