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创新

时间:2022-08-09 04:09:40

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创新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化发展进程依赖于能源消耗,通过重工业、或者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但是通过国外先进的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其城市化快速发展都伴随着科技创新。本文对城市化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并结合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城市化、核心动力、创新能力

一、 问题的提出

要想使这城市有活力,有生机,能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注入创新。没有创新的城市化是没有质量的城市化,它只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

纵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一则规律,创新贯穿整个城市化进程之中,但在城市化转型时期其作用尤为突出,其效果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45%左右,城市发展正由加速期向成熟期转变,正处于城市矛盾的巅峰期。因此,能够有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新的制度作为保障,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依托更为重要。

二、 实证分析

(一) 从城市的属性来看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迎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备,城市制度的设置等等都是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依据不断调整的。而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就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通过城市经济间接的影响城市化发展。

(二) 从转型时期城市化与创新的关系来看

城市经济是影响城市化得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而主导产业是城市中占城市经济份额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产业,因此,笔者在分析城市化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中主要用城市的主导产业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根据“诺瑟姆曲线”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主导产业:

初期,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约占整个城市经济的50%左右;

加速期,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约占整个城市经济的55%左右;

成熟期,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约占整个城市经济的70%左右。

由此可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两个转型期,一个是从农业转向工业;一个是由工业转向服务业。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这里只对第二种情况重点分析。

该转型期初期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工业发展需要大量适龄劳动力;二,城市人口剧增需要更多的生活必需品作为保障。

这个时期,城市的创新通过改良工具、机械和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地效率,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及更多生活用品的供给。这在双方面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一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更多生活用品的供给保障了城市更多人口的基本生活。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强了城市创新能力,形成了一个城市自行推进增长循环,如下图所示。

城市化加速期,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在这个阶段创新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城市需求的供给。这一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工业化来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创新能给工业带来更高效的机械设备,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工艺,能带来更好的管理方法。

其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扩大城市就业容量。创新给城市提供新的是新供给,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这些新的供给会满足于城市人口的新需求。它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不是就业人员的转移,是真正的扩大就业范围。

其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支撑城市规模扩大。这一阶段是城市化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这一阶段,城市上一阶段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由于城市主导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高移从而导致城市失业率骤升等等会出现许多的城市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所产生的。

综上所述,城市的主导产业在转换过程中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它给城市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城市创新贯穿于整个城市化进程之中,创新会带来城市化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样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也会敦促城市创新的能力的增强。纵观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史,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带来城市化进程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 创新是转型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相互持衡着,共同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快慢与好坏,致使城市发展螺旋式上升。创新之所以能成为转型时期城市化的核心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转型期城市反战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它是解决城市问题,也就是城市阻力的根本途径。

城市的科技创新,是实现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从科技创新的对城市化进程作用来说,科技创新既是城市化进程的保障也是动力。

(一) 有关保障方面

关于创新对城市化进程保障方面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城市基本生活品的供给;二是,对城市适龄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对城市能源消耗的保障;四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后两个方面。

城市工业化使城市的经济发展空前的依赖于能源,甚至说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工业化对于能源的利用率非常低,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常的严重,使得城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治理环境污染的破坏。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对科学技术上都有硬性的要求。为了配合城市化的发展和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出现的新的城市问题,城市对其基础设施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就必须有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制度、新的理念随之出现。否则,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城市环境的破坏、交通的拥挤、传染病的肆虐等等。

(二) 有关动力方面。

一是,扩大城市产业面,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每个产业都有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也就是说会形成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从而会以其为基本点形成一个产业结构图。

另一方面,一个产业的创新,会直接由于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果的影响,势必会驱使其他相关产业的机构调整来适应该产业的变化,它们所调整的方式也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或科技创新,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也是有前后关联效果的。

二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

随着创新的发展,伴随着新的产业一批新阶级会迅速成长起来,促成社会秩序的变更。新的产业经济收入更优越,人文环境更惬意,生态环境更舒适,科研环境更雄厚,这些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增加城市创新实力,从而形成一个城市创新能力自我推进的模型。

三是,减少城市地域束缚,扩大城市规模。

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城市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城市变革,其中诸如单轨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最为有力。城市创新打破了城市地域的束缚,扩大了城市规模。对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域规模的扩大,是通过新的交通工具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来实现的, 另一个是人口规模的扩大。首先它打破了城市空间的束缚,城市人口的自由流通;其次,使城市分工更为细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城市经济收益,保障城市人口的生活;最后,它保障了城市规划的要求,使得城市功能得以合理分配,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流入。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是城市化转型时期的核心动力,它既是解决城市积压问题与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为转型期城市化提供所必须的人力;所必需的物力;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等,使得城市化进程得以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谈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国外建筑节能经验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