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治疗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9 01:52:37

磷霉素治疗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6年3月~1997年2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160例有腹泻脓血便患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患儿腹泻3次/日以上,有黏胨便或脓血便,大便镜检脓细胞+/HP以上,临床上即可诊断为痢疾。以上160例患儿均符合上述标准。

疗效标准:①治愈:疗程开始后5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外观及镜检正常。②好转:疗程开始后5天内体温降至正常或发热显著减退,大便次数减少50%以上。③无效:疗程开始后5天内发热不退或有上升,大便次数减少不超过50%,大便镜检脓细胞仍在+/HP以上。

治疗方法:160例忠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①Ⅰ组:31例,采用国产头孢三嗪治疗。剂量:100mg/(kg•日)。②Ⅱ组:77例,采用磷霉素治疗。剂量:200mg/(kg•日)。

③对照组:52例,采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治疗,按中度感染常规剂量进行。支持及对症治疗各组相同。

观察方法:以上160例均观察和记录病情,测体温(1次/6小时),大便化验(1次/日),治疗前后均做大便培养,所有病人要求住院观察10天,不足10天者,出院后5天复诊。对大便培养阳性者做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

结 果

各组病人入院前一般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

各组病人治疗效果、用药后止泻时间、用药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12.9%、Ⅱ组9.09%、对照组19.23%,多为过敏性皮疹、轻度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后缓解,Ⅱ组有1例发生四肢轻度发绀,停药后消失。各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患儿入院前后均做大便培养,37例阳性大便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讨 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常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等所引起,也是儿童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痢疾杆菌引起者占腹泻病的70%以上,大肠杆菌约占25%,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及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组大便培养阳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对头孢三嗪、氟嗪酸、先锋必、丁胺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及氯霉素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空肠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及副伤寒乙主要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及氯霉素有耐药,而对磷霉素均敏感,未发现耐药株。本组显示磷霉素对致腹泻病原菌的良好效果。临床治疗试验亦证实。Ⅰ组、Ⅱ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P

各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磷霉素治疗儿童腹泻,尤其是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具有疗效高、安全、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上一篇:磷霉素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77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磷霉素钠在志贺氏菌痢治疗中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