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致发热1例

时间:2022-10-07 03:30:58

【关键词】磷霉素;药源性发热;抗菌药物

1临床资料

男,35岁。无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药物过敏史不详。2009年11月2日因咳嗽、发热,就诊于我院内科,诊断为“呼吸道感染”。予磷霉素(东北制药总厂 批号0907412)8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 gtt,滴注约85分钟时,患者感觉浑身发热,并且全身发抖、面色苍白,立即停药,测得血压为140/80mmHg,即平卧、吸氧(2L•min-1)。并予地塞米松5mg im;地塞米松75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iv gtt;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iv gtt。30分钟后,体温405℃。35分钟后,患者面色转红、发抖停止,感觉不适已有所缓解。55 分钟后,测得血压为140/80mmHg,因体温不退,临床予复方氨基比林2mL im。60 分钟后,给予阿奇霉素05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 gtt。4小时后,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滴注完毕,患者已无不适,体温也已下降。

2讨论

注射用磷霉素钠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发挥抗菌作用。磷霉素的不良反应为偶见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文献有报道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1]、肾损害[2]、抽搐[3]、药物性肝炎[4]、心脏反应[5],极个别出现过敏性休克。未见致高热之不良反应的报道。其引发药物热的机制可能与磷霉素诱导内毒素(endotoxin)的释放有关。研究证明,许多抗菌药物,在杀死细菌的同时,能促进内毒素从细菌细胞膜上释放出来[6]。一股来说,磷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通常在其他药物过敏时考虑用之。药源性发热最常见症状是寒战(55%),该患者正是如此,其血压也显示正常。临床处理药源性发热,一般与医务人员的职业习惯有关,内科处理通常是一经发现就立即静脉给予地塞米松。我们认为,在临床症状不是很严重时,可以不必用药,停药观察即可。抗菌药物药源性发热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对避免药物滥用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阳怡,白兆平.磷霉素伊曲康唑致电解质紊乱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5):310-311.

[2]王岩, 高利云. 磷霉素钠致小儿腹痛、腹泻及肾损害[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4): 258.

[3]李顺梅. 磷霉素钠致手足抽搐2例的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1): 100.

[4]王艳波, 朱艳波. 磷霉素引起重症肝炎一例[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 34 (6): 501.

[5]胡瑞兰,于宏. 磷霉素所致心脏反应[J]. 中华临床医药,2000,1 (2): 68.

[6]周红, 郑江, 王浴生. 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3,19(1):58-62.

上一篇: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一篇:健康教育内容在妇产科的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