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时间:2022-08-09 01:08:43

试论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摘要: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通过演示实验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兴趣 探究 培养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应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加强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作如下探讨:

一、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验证性演示实验,如果通过改进,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来增加实验的探索性,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如学习氧气一节时,将教材中实验 1-5、1-6、1-7、1-8、的实验顺序重新组织,先做实验1-6、1-8,学生看到不加MnO2的 KClO3受热至熔化时才缓慢放出O2,而加入MnO2后分解明显加快。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说:

①MnO2本身分解放出O2。②MnO2受热不放出O2,但能改变KClO3的分解速率。③KClO3与MnO2反应生成O2。这时再做实验1-7(MnO2受热不放出O2);然后教师再借助录像媒体中的实验录像,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结论。这样优化组合后,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大大增加,由于学生得到较深层次的知识和自我认识意识的提高和满足,会形成一种探究兴趣,这种兴趣可促进学生学好化学。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认真把握教材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了“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⑴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法、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⑵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⑶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质培养。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应帮助他们克服胆怯、怕失败、怕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实验。

我们都知道,化学反应会制造出一些有用物,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所以,要为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要注意安全外,还要注意收集好药品和废料,不要让它们到处丢弃。该进行无毒化处理的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我还要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识为出发点和归宿。彻底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和师道尊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尊重人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也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的科学探究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读化学”和“听化学”方式截然不同,它要求为学生提供“做科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化学。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就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动手探究,例如试一试都是无色液体的水和酒精,那种物质能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上点燃纸花和硬纸板的难易;尝试熄灭蜡烛火焰的种种方法,回忆生活中熄灭煤气炉火或煤炉火焰的经验,从“做”中领悟和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比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的观察老师的演示、验证讲述的道理,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