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多元化需求对馆藏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8-09 01:06:35

读者多元化需求对馆藏建设的作用

摘要: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文章从更新馆藏观念;优化资源结构,凸显服务效益;转变服务方式,探索服务新格局;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探讨读者多元化需求对现代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读者;多元化;需求;作用

馆藏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是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首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出版物的崛起,图书馆的文献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点式服务向多元化服务方式转化。图书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读者多元化需求研究,以便解决馆藏资源有限性与读者需求无限性以及馆藏资源无序性与读者需求有序性之间的矛盾。因此,读者多元化需求将会对馆藏建设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更新馆藏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读者多元化需求,必须善于思考、善于捕捉新信息,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更新观念入手,转变藏书观念,建立规范化、条理化、标准化的馆藏模式。更新馆藏观念,就是要从“书本位”转向“人本位”,改变过去一味强调文献资料本身的文物价值,而很少考虑文献资料是否适应读者需求的状况,树立“藏书是为用的”观念,使藏书结构始终根据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一切应将“以读者为中心”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满足读者的合理化需求为己任,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尽可能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是图书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坚持的原则,“服务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承担的角色。在平常工作中对读者要尊重、理解和信任,要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重视他们在图书馆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真正将读者本位、服务本位的理念贯彻到服务的各个方面。

图书馆存在的前提是服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服务效果,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在于通过社会活动取得公共文化与公共知识服务效益。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知识服务都是通过社会阅读活动去实现的,两者互为作用,密不可分。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现于公共文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综合社会效益。从图书馆本质来看,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图书馆从藏书楼脱胎出来就是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公民接受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文化权利[1]。但是图书馆不同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它主要通过知识服务,以自主阅读形式去体现性质、作用。图书馆全部工作都是为了服务社会阅读。可以说,图书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服务社会阅读的效益。从当今网络环境看,服务是图书馆生命力的体现。社会阅读包括传统印刷品阅读和网络信息阅读。我国图书馆阅读率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7年连续走低,2005年首次低于5%。图书馆读者有所流失,传统文献检索优势不复存在,图书馆网络信息缺乏特色,图书馆正面临数字化、网络化生存局面。但尽管信息资源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服务社会是永恒不变的,怎样看待图书馆在转型中的社会作用,关键在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凸显社会效益。

二、优化资源结构,凸显服务效益

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活动的起点和基本条件。图书馆信息资源包括硬件及软件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的总称,它是通过选择、收集、整理、加工、典藏的各种环节,将社会上分散的信息资源按照读者需要精心组织起来,以供读者利用的有序而稳定的信息资源结构体系。

1.资源结构适宜,实行知识服务

信息资源结构与服务息息相关。信息资源要具备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这是信息资源效益问题。对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等不同信息载体的选择,应以稳定、可靠、集成、快递为标准,并应现实与发展兼顾。纸质资源在使用与保存方面的稳定性、可靠性较好,而在集成、快递方面,网络资源占优,两者可以互相补充。为有效克服网络资源在使用中的不足,应提倡在从事科研、教学、政务、经营等高层读者中推广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实现阅读方式的转型,以广纳各类型信息于一炉,使网络信息“固化”、纯化、集成化,促进读者利用信息的目的性更强,更趋于个性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在“藏为用”的宗旨下,切实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根据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建设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其范围大致是教学用书依专业设置与师生需求来组织入藏,包括各种参考工具书,选择适应学生读者文化水平的用书,又要选择有一定深度的教师用书[2]。又如:国家图书馆强化为政府立法决策服务,收录各种法规资料,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24小时全方位服务。上海图书馆主动向政府机关定期提供城市建设、市场发展等宏观决策性信息。浙江图书馆针对本省经济的发展,主动搜集各种图书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的需求[3]。目前,公共图书馆出现了两种以知识组织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形式:其一是东莞图书馆除报刊阅览室之外,所有阅览室都以知识专题设置;其二是南京图书馆根据读者对象,对一般读者按传统方式以文献类型服务,而面对高层读者则一律以知识专题实施服务。这些服务格局是值得效法、推广的[4]。不过,它们大都局限于图书资料,如果将全部馆藏资源按知识专题组织,进行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学科专题知识开发,建立数据库,整合信息资源,提供借阅、咨询(含网络)服务,就锦上添花了。可见只有服务于读者、满足其需求才能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藏价值。

2.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国内外曾有人称,图书馆是资源浪费最大的地方。这种说法虽无真实根据,但可引起同仁反思。现在各地图书馆越盖越大,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经费开支也越来越巨大,仅就新建的数个省、市级图书馆规模都在7万平方米以上,每年电费均达2000余万元,加上购书经费及其他开支不少于5000万元。而各地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大相径庭。一个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是不能与一般服务机构类比或作精确计算,但有一个客观标准是不可忽视的,即以服务的人气指数大小去衡量,如果门可罗雀,毫无活力和生气就谈不上效益。但是,有的图书馆并不重视“人气指数”,对一些基本指数,诸如,进馆人数、借书证人数、借阅总册数、咨询件数、组织活动次数等都没有兴趣。其实,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比如,馆舍及各项设施为读者服务的社会,而不能成为商场或作为创收场所;信息资源必须有效,其保存是为了更好利用,而利用又不能损害可持续发展;人才资源应备加关爱,既要培养,更要合理利用;图书馆经费应保证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信息资源购置为主。服务效果是办馆效益的核心,其中图书馆资源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合理利用,决定公共文化与公共知识服务的效益——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显现,也决定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议中国民族主义的成因、发展、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我国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