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设的思想体系及要素表达

时间:2022-08-09 10:34:16

大学校园建设的思想体系及要素表达

【摘要】大学校园是学生对社会的第一印象,它的建设与学生塑造理想与精神密切相关。高校的快速发展,促使一些大学不断建设新校区,这种大趋势下,大学的传承断层,传统精神逐渐丢失。其原因为校园建设思想体系体现不明确,或贯通不彻底。本文以国内外大学校园建设思想体系为参考,研究探讨校园建筑中不同思想体系的表达方式及精神传达。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建设思想体系,表达要素,校园精神

一、大学校园建校思想体系

西方城市建设理论在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交替主导的过程中趋于成熟。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发展成单独的城市,其建筑理论也随着城市发展。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较晚,是传统与外来思想融合的产物。在传统学堂基础上,吸收了大量国外校园的思路,尤其在功能分区思想及道路系统方面。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地理差异大,产生的人文环境差异,在城市建设上也有所体现。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也势必随城市建设理论变化。究其根本,建校思想的差异反映了思想上的差异/还是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建校思想的不同。。

1.西方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一种主张用科学的、逻辑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潮。因此,建筑更注重解决功能性问题,忽视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这种校园,是短期内按照规划蓝图快速建设而成,形成注重内部功能分区,总体布局规整,路网结构清晰完整,有明显空间序列关系的建筑格局。

2.西方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关注人的价值与生存意义的哲学思潮,与理性主义对立存在,主张人与其环境的结合,最终目标为创造对人有意义的生活环境,但过于自由的观点会导致无秩序。

这种西方校园,多数未统一规划,隔绝了外界特定干预,自行组织演化,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园布局。其空间形态为不同年代风格的建筑共存,并表现出连续的结构发展形态。

3.中国北方政权思想

在中国历史中,北方历来由统治阶级掌握,传统的城市格局完整体现了以政治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这种校园,布局上功能分区十分明确,道路系统平直且具有强烈导向性,部分地区保留着对称的思想。校园发展块状增加,不同区域整齐有序,单独成立,对比鲜明,形成单调而严肃的校园环境。

4.中国南方自由思想

传统格局的南方城市多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因此南方城市的建设思想较北方更为灵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某一要素发展而成的城市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如道路、河流等。复杂的地形地面条件,造就风格的多样化。

这种校园,布局上功能分区不明确,道路系统依照地形布置,校园发展呈线状不规则扩张。景观保留大量自然要素,环境优美,景致细腻,有园林之风。建筑上也结合园林特色,多有仿古建筑,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5.各种思想中要素的表现方式

根据上述四种主流思想,由各思想衍生出来的要素表现如下(图1-1):

1-1四种思想衍生要素表现形式

二、校园规划实施

1.理性主义的明确分区与人文主义的人的感受――将学术交叉扩大到整个校园

交叉,两个事物形成联系,就会形成相互联系的界面。在长期联系的过程中,界面逐渐调整形成了平衡点,它往往表现为均匀的交叉。这时,点上会形成一个交流空间,使两个事物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很多这种结构结合会形成大范围的密切交流。这一点体现在教学区的建筑样式上。(如图2-1)

2-1交叉应用于建筑上

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为各功能区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方便管理。但也存在各个功能区联系性差,学校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被割裂等问题。

由此得出,学术交叉的概念不单要表现在部分建筑中,更要扩大到整个校园,从而在整个校园内形成布局、功能、思想等方面综合相交融的局面。

2.人文主义终极目的体现――开放,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事物与它所处空间的联系,取决与其边界的样式。硬质边界产生明显分隔,随着边界的软化模糊,事物与其空间的联系也会由独立走向融合,最终达到和谐一体的状态。(如图2-2)

2-2开放性演变

开放性由整体学校布局衍生而来。人文主义的建校精神尤其倡导学生要进行有意义的行为。

开放不仅是建立若干对外中心,而是将大学作为城市街区来建设。在这个街区,我们会见到形形的人,会更清楚这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会更了解这个城市的需求与困难。而非将学校变成“不闻窗外事”的地方。

3.北方道路导向性与南方道路灵活性――便捷、安全,景观、时间

交通系统的建设应结合各个学校的布局及整体风格,总体来说,要尽可能的保证车行交通以外环为主,与内部的步行区域分离,区域间地区的人车冲突以架空的廊解决,用合理规划取代分段限行,以保证随时随地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步行系统为校园交通体系的重要方向,分为:

(一)区域间明确导向型交通是指人群在进行有目的的出行时,如上下课,首选那些最便捷畅通,有明确目标指向的道路。这种道路以便捷性和时间性为主,安全性为辅,往往忽略景观性。

(二)区域间非导向型交通是指人群在出行目标不十分明确时,如散步,根据不同情况会随机选择不同道路。这种道路随着情况改变侧重点,是各种要素的结合体。

(三)自由行交通是指行人根据意愿选择行走方式,多数出现在广场,广场不设阻拦,避免单一交通线的单调效果。

4.根据功能制定景观中心――热爱生活、改变生活

大学校园以生活区与教学区两大功能区为主,各自有其不同的职能与特点。景观也应分别结合这些职能与特点。

在开放性理论的基础上,生活区的景观设计参考居住区的设计元素,比如精致的细节、怡人的尺度等。教学区所包含的景观范围较广,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楼群所涵盖的范围,还包括办公区、对外交流区以及现有的景观绿地、水系等。

5.校园精神的最终体现

每一种思想体系下的校园规划都有其最终目的,表现为它的精神传达。比如理性主义反映科学的态度,人文主义进行有意义的行为,北方思想的尊重传统,南方思想的突破创新。

高校的快速发展,促使一些大学不断建设新校区,在这种大趋势下,一些大学的传承出现断层,传统精神在逐渐丢失。现代校园普遍缺失对学生理想的树立、精神面貌的培养等。失去精神传承,物质继承更显得单薄无力。

结语

现代的大学已经不是单一思想体系下的大学,它的生源更广、校园更开放,更面向于社会与时代。它也比以往更加注重紧跟时代的发展,兼容并蓄,并将这些传达给校园内外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笑寒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工程记录 城市环境设计2004(2)

[2]汤朔宁从生活基本单元到功能基本单元――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法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3期 96-103

[3]刘万里,张伶伶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传承研究华中建筑7/2009第27卷 26-30

[4]陈金陵我国新世纪大学校园建筑环境与人文精神关系的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上一篇:浅析小城镇景观广场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