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湖滨水区重塑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30 05:40:06

武汉市东湖滨水区重塑策略研究

摘要:在城市快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自然资源景观显得尤为珍贵,城市湖泊滨水区是作为城市滨水区组成的一部分,深刻的影响着城市的生态格局、景观形态甚至城市形象。本文论述了东湖滨水区重塑的重要意义,将滨水区的重塑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并提出相关层面的设计要素,结合东湖滨水区对武汉城市主体形象、功能形象和识别形象的影响,分别提出东湖滨水区重塑的策略。

关键词:滨水区 重塑 城市形象

城市湖泊滨水区丰富宜人的水域空间结合绿地景观、人文景观,会给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带来契机,是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湖面面积大的城中湖泊,一般会引起城市环湖空间的发展,并对开放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带来一定影响,甚至能够改变城区或城市整体形态的结构,形成与众不同的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格局,深刻的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1东湖滨水区重塑的意义

1.1引起人们对东湖的重视,提高东湖知名度,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通过大力对武汉江滩、月湖文化中心进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对东湖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通过东湖的重塑,力图引起人们对东湖重要性的正视,“建设新东湖、打造新名片”,力争把东湖成功的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大东湖风景区,提升东湖在全国的知名度,从而把东湖打造成武汉新的城市名片,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

1.2充分挖掘武汉城市内涵,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特质

我国住房与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过:“每座城市只有保留自己的特色和风貌,向人们展示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才是属于世界的。”良好的滨水空间需要“内外兼修”,应当一方面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娱乐休憩空间,另一方面将无形的地域文化以有形的实体空间展现出来,让市民有认同感与归属感成为精神文明之所,成为一个地域历史与文化积淀最深的地方。

1.3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处于河流或泉水充足、风和日丽的地方,以保证居民饮水方便和环境的优美。”因此正确处理东湖滨水区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善滨水区的乃至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通过东湖滨水区的重塑减少不当的开发建设给滨水区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最终能增加滨水区的活力,为市民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

2东湖滨水区重塑的层面

2.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指的是概念性的规划,对东湖滨湖区未来的发展提出战略性的意见,从整体上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建设目标,在更高层面提出滨湖区保护、创造以及开发的概念性模式等。宏观层面的分析要素包括:发展态势的定位,整体生态、景观、文脉格局的构建。

2.2中观层面

东湖滨水区对武汉市的整体生态格局、经济活动、建设活动、交通组织等均有较大影响。中观层面的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设计的尺度下,着重研究与滨湖区相关的各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滨水区的规划中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环境景观系统、绿化生态系统。

2.3微观层面

滨湖区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湖泊滨水区由于与城市毗邻受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长期影响,无法维持其自身的形态与陆域景观,滨水区域内设计要素包含实体要素和虚体要素两大类,实体要素主要是指水体、植物、桥梁等,虚体要素是指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狱特色等。虚体要素是实体要素的灵魂,实体要素是虚体要素的外在表现,二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3东湖滨水区重塑策略研究

东湖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区位优势成为这个系统的一个部分,对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对于武汉市城市的体系形象、功能形象与识别形象都有重要的影响,东湖的重塑应当结合对武汉市城市形象的影响综合考虑。

3.1宏观层面东湖重塑―提升武汉城市主体形象

3.1.1契合城市本体的客观发展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心城市,已经逐步形成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增长极。招商引资、广纳良才、吸引外客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吸引外部投资者的目光、人才去留以及外部游客的重点,将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3.1.2迎合城市客体的主观需求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对于武汉市民来说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在大多数市民心中,武汉市的绿化环境一般,而他们最期望武汉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绿化城市。东湖在武汉众多滨水区中对市民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重塑东湖滨水区使其能让本地市民产生归属感,外地游客产生归属感,是城市客体主观需求的共同意愿。

3.1.3东湖滨水区的发展战略

未来东湖滨水区应当朝着武汉市城市中心的后花园、湿地生态休闲胜地、楚韵文化展示基地三个大的方向发展。针对东湖滨水区建设现状以及与武汉城市的关系,将东湖划分为风景旅游胜地、开放性城市公园与原生态自然景观保护区三个大的片区,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3.2中观层面东湖重塑――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形象

3.2.1提升文化功能

武汉是国内第三大教育基地,东湖周边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与武汉城市文化,合理组织起来,如形成武汉大学、武汉水生研究所至省博物馆沿线的科教旅游线路,形成东湖文化科教板块,进一步提升武汉城市的文化教育功能形象。

3.2.2丰富娱乐休闲功能

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是市民生活中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滨水区周边众多的公园与滨水开敞空间为市民日常休憩提供了良好的主要去处。《雅典》早就指出,游憩是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增加东湖周边地区休闲旅游场所,将东湖滨水区与月湖文化中心、汉口江滩等形成统一的武汉城市滨水环境网络,丰富武汉城市的娱乐休闲功能。

3.2.3加强经济功能

纽约的南港街区通过改建,由原来的仓储性质码头转变为休闲购物的场所,成为纽约最吸引人的地区之一。根据美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每年约有1200万左右的游客前去参观游玩,53%在纽约过夜的游客会去南结港游玩,24%在纽约游玩的游客会在南街港购物。[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3.]未来可将东湖地区建设成为武汉市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在东湖滨水区周边增加一定规模的商业购物空间,形成游、购、行、赏、食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链条,增加除传统门票外的其他方面旅游收入,在增加东湖区旅游吸引力的同时能够加强武汉市的经济功能。

3.2.4完善生态功能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武汉市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www.省略. 2009.7.12]通过东湖滨水区的生态恢复与水质优化,加强武汉市城市的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3. 3微观层面东湖重塑―提升武汉城市识别形象

城市识别形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东湖对武汉市城市识别形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一方面是从政策与管理上改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体现在东湖滨水区建设的微观层面,主要从实体要素的设计入手。

3.3.1理念形象的优化:打造城市名片

城市的理念形象是城市思想观念的体现,是城市价值观、精神与文化的灵魂。武汉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高山流水”的优雅,“首义共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到现代城市和经济建设“产业振兴”等都是历史赋予武汉的独特精神。东湖的重塑应充分展示城市的地域气质,为武汉的城市精神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楚汉历史文脉的延续提供空间,使其成为国内惟一的景观品牌、生态宜居的生活品牌、环境优质的购物品牌以及独特的教育品牌,成为代表武汉市城市形象的名片之一,提升武汉城市理念形象。

3.3.2行为形象的优化:引导社会活动

城市的行为主要包括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城市的行为形象与理念形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行为是实现城市理念的保障,城市理念是指导城市行为的风向标。东湖的重塑应满足市民与城市的双重需求,符合群众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期望的,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将保护东湖环境设施、维护生态平衡等良好行为转化为全市的社会行为。

对于政府而言能够督促其正视东湖重要性,加大东湖景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以及合理控制经济开发行为,武汉市规划部门对东湖滨水区进行全面考量整体规划,并鼓励全民参与共同对东湖的发展提出建议对于东湖周边企业来说是监督其共同参与到东湖的重塑中,杜绝工业垃圾直接排入东湖的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处以严肃的处罚;对于市民来说提高市民对公众场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做到不乱扔废弃物,不破坏公物等,将直接对武汉市的行为形象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3.3.3视觉形象的优化:美化城市景观品质

本文中所探讨的视觉形象的要素是在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基础上建立的,通过对东湖滨水区的改造达到建立城市新地标,改善周边交通状况,增加公共滨水活动广场,形成大东湖滨水综合区域,打造优美的武汉城市景观,以优化武汉市视觉形象。

①标志性要素的优化主要通过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小品等,如在重要地段适当建设具有楚风楚韵的建筑物、增加具有武汉特色的雕塑。

②路径要素的优化则主要是要注重加强环湖道路的建设,滨水区的综合交通环境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疏解,尤其需要增强落雁景区与磨山景区的可达性。同时避免交通活动对周边地区正常使用造成影响,道路不仅可达性要强,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视线景观。

③节点性要素的优化要注重如重要道路交叉点、商业中心、公共活动广场的设计尺度要适宜,创造出亲切且与周边氛围融洽的空间,同时结合审美的特点,使得节点空间受人喜爱愿意驻足停留。

④边缘性要素要通过亲水岸线,滨水绿化带与天际线来体现,不能破坏珞珈山、磨山直至吹笛山沿线的山体天际线,减少东湖周边建筑密度与高度。

⑤区域性要素则注重区域功能要集中,用地布局要合理且完整,不同区域针对各自的特点建设,如生态恢复区要尽量减少城市建设活动,保持景观的原生态性。

4结语

东湖是大自然赐予武汉市宝贵的资源,充分利用东湖的生态效应与地缘优势,将东湖建设成为具生态、旅游、休闲、娱乐、观赏、教育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湿地区,改善城市环境,延续城市文脉,为提升武汉市城市形象与核心竞争力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3.

[2]曹随.城市形象细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钟国.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5]林建伟,汪云.湖泊型风景区的大尺度景观要素设计――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

[6]郑华敏.论城市湖泊对城市的作用[J].南平师专学报,2007

上一篇:辽宁高句丽遗址的分级保护 下一篇:浅析小城镇景观广场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