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输血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9 09:14:32

术中输血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6383(2010)11-0038-01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方法,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标志之一。手术中的输血是为纠正血容量不足和丢失,改善组织灌注,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维持血液渗透压,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血浆蛋白,增加凝血因子和免疫功能。成功有效的输血是保证各种手术及抢救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和做好术中输血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体会如下。

1.术中输血的护理

1.1 建立有效的输血途径:

静脉输血是临床及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选用BD公司制作的18G-20G外套针管行外周静脉置管,同时开放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能完成各种大手术及抢救手术的输血输液任务。选择输血通道时应做到:①导管材料好、安全性高、损伤小、表面光滑、尖端不易分叉、送入血管是不易打折、操作简便、容易固定、流速快能达到最佳保留效果。②血管口径大、瓣膜少、充盈良好、暴露清楚、避开静脉炎、硬化、闭塞、曲张之血管,不易在疑有皮肤病的部位穿刺。静脉穿刺部位应不影响术者操作,利于术中观察为宜。对于焦躁不安、抽搐等病人应固定可靠,防止外套针脱出、松动。

1.2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1.2.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核对血液制品种类、血液编号、保存有效期。观察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变色、凝集、浑浊、气泡,包装有无破裂,标签是否清楚,有无脱落等。确定无误方可输入。

1.2.2 不同成份血有不同的输注要求:

血小板应尽早,以手术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输注,边输边轻轻晃荡,每袋应在20 min内输完,以防血小板聚集,严禁入4℃冰箱暂存。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200 ml血浆一般应在20 min输完。悬浮细胞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足混匀。如患者同时需全血和成份血,应先输入成份血,后输全血。几种成份血同时输注时,应先输血小板和冷沉淀。已用于输血的装置不能再用于输注浓缩血小板。做到合理安排输血顺序,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1.2.3 严格掌握输血制度:手术中输血应视病情调节速度。对于急性失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应快速扩容,尽量达到最快速度。对于重度贫血、心肺功能不良应控制输血速度在合适范围。输血初始15min内应以不超过20滴/分钟的速度滴注,并严密观察。15min后如无不良反应发生可加快至60~80滴/分。如术中出血量大或抢救手术,应快速或加压输血。

1.2.4 严密观察输血状况:包括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如意识表情、皮肤颜色及温度、尿量及颜色、术野出血情况。输血通路是否通畅,留置针有无脱落、松动、阻塞。穿刺部位有无水肿、渗出及静脉炎等。

1.2.5 严格遵守输血技术规范:

手术中输血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取回血液不可长期放置于室温中,如大量出血时,每输入500mL库存血应补充输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g。在输入的1个单位血中间输入一定量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不应加入其它药物。一但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减慢输血或停止输血,并报告主刀医生及麻醉师。更换输血器具,以生理盐水缓慢滴注并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积极进行抢救。采取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碱化尿液和利尿等措施。妥善保管剩余血及输血管,做好详细记录。

2.讨论

输血早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随着输血种类的不断增加,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中输血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现代输血技术及输血护理,深刻了解输血及实施输血给病人及个人带来的风险。加强有关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输血业务学习和输血安全教育,加强输血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制定处置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案,极大地提高术中输血质量,对于保护手术病人、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为手术成功提供安全保障,为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513403 广东连州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食物中毒的经验分析 下一篇: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