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降温”令人揪心

时间:2022-08-09 08:57:52

东北经济“降温”令人揪心

【摘要】 东北振兴关系民族复兴大局,应列入国家战略新格局中,进行通盘考虑。东北为国家发展做出过贡献,今天面临浴火重生的转型升级更需要国家的援助。国家要加大区域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人才援助力度,给东北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关键词】 东北现象 战略 政策调控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东南沿海的大门,然而关东紧锁的大门依旧“固若金汤”。不过,这一时期东北也曾有过改革与沿边开放的小热潮。上世纪90年代,伴随国企改革的“砸三铁”,一批干部、工人“下海”经商,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珲春在90年代中期均曾红火过。但随着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沿边开发很快就谢幕了。世纪之初,随着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搬迁拉开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序幕,东北大量人才向京津聚集。尽管当时提出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而且国家对东北地区振兴也较为重视,先后成立了东北振兴领导机构,组织专业力量制定了东北振兴规划,提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但总体来看,十多年来成效甚微,究其缘由是多方面的。 外因:东北周边国家一蹶不振

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东北周边国家经济一蹶不振。俄罗斯多年来未能顺利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单一,直接影响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地区外贸出口。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中日关系恶化,日韩等国与东北投资经贸往来降温,对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影响较为强烈。在全国其他地区大踏步改革开放中,东北再一次逆势封闭起来。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而东北由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以及较少的外来人口流入,并没有分享到这场巨额投资的“盛宴”。

目前实施的“一带一路”,受益最大的是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在城市新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下也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经济正在迈向新台阶。京津冀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协同发展,天津、河北将迎来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新区域发展战略并没有给东北带来新动力,国家战略分工中尚未明确东北发展定位。 内因:东北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大量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整体上步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的新常态。由于经济生产存量达到了一定规模,一些产品国内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发展速度自然会逐渐降下来,同时发展质量需要迈向新台阶,经济发展逐步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亟待实现转型升级。大众消费热点正在由低端的“食衣住行用”物质需求向高端的综合物质需求迈进,由物质需求为主向物质与精神需求并重阶段迈进,“康愉”需求激增,医疗健康、休闲养生、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近些年来,大量低效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泡沫引发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传统原材料产能过剩;同时,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约束导致煤炭等传统能源需求下降,也出现产能过剩。传统制造业在低碳环保、智能高效等方面难以适应发展新要求。凡是与上述发展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产业和地区,势必受到较大冲击。

从东北内部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结构偏于重化工型,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电力设备、机床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汽车、造船、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等在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目前来看,这些产业大多属于产能过剩的产业或技术亟待升级类产业。另一方面,东北虽具有发展现代大农业的天然条件,也是全国商品粮主要生产基地,但农副产品基本为“原字号”,深加工和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较低,经济贡献一直未能体现出来,农业效益不佳影响了大农业发展。再者,尽管东北具有独特的饮食娱乐文化,以及夏日避暑纳凉、冬季林海雪原等寒温带旅游资源,但未能将这一优势转化为经济财富。与全国各地日趋火热的休闲旅游开发相比,东北的旅游业还在沉睡。凡此种种,可谓导致“东北现象”凸显的直接原因。

作为国企大本营,东北一直保持着原有发展模式的惯性,国企“一支独大”的产业组织体系没得到改善,国企对地方经济带动性较弱。地方民众创业创新氛围欠佳,年轻人要么在体制内寻找就业机会,要么走出去到外地发展。据统计,东北地区每年净流出人口达180多万。当然,作为移民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北居民区域认同感不强,家乡意识淡薄,许多东北人大多在清末民国初期由山东、河北等地迁入,随着祖籍地的发展,部分人口重新返回祖籍地养老或创业,这也是人口流失的重要原因。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消费拉动的人口,出现逐年流失,无疑会导致经济降温,这是形成“东北现象”的基本原因。

然而,东北在祖国的版图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作用。东北危,则天下危;东北安,则天下安;东北兴,则国家兴。东北振兴关系民族复兴大局,应列入国家战略新格局中,进行通盘考虑。纵观发达国家区域复兴,无不与国家政策调控相关。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升级就是成功范例。东北为国家发展做出过贡献,今天面临浴火重生的转型升级更需要国家的援助。不要因为转型阵痛而泄劲,国家要加大区域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人才援助力度,给东北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上一篇:新加坡打造亚洲艺术之都 下一篇:凤凰与天书 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