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时空矩阵模型及经济学意义

时间:2022-08-09 06:13:52

信息传播时空矩阵模型及经济学意义

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其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塑造”(shape)作用,现在普遍兴起的“互联网+”就是这种塑造作用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本文首先回顾了技术与经济交叉融合的历史背景,利用系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是资源位理论,系统分析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如何通过对人的知识状态造成影响进而改变人的资源位,最终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自发趋势和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的进化。具体方法就是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性角度提出信息传播方式演变的时间/空间矩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关于信息传播方式的经济学意义研究。

一、技术与经济的交叉融合

为了探讨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经济学意义,必须对技术与经济的交叉融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经济的发展与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人类每一次对于新的自然规律认识的重大进展,都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一次跃进。所谓互联网革命就是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引发的。从历史上来看,人们通常把1780年代瓦特发明蒸汽机作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象征。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更是将其作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例子。稍微仔细一点的研究将会发现,这是技术本身的进步,而非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所有这些技术改进主要来自技术转移和全球化经济需求拉动,和依靠科学实验对新的自然规律的发现关系不大。也就是说,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扩张是分离的,二者相互促进、循环加速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根据经济学研究的惯例,人们通常把电力的广泛应用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它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循环加速的反馈机制形成了,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扩张逐步一体化。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开始和科技发展的规律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当新的实验手段转化为技术时,不仅意味着生产函数的改变,还意味着人类在做新的科学实验时可控变量的增加,这又会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速度的加快。科学实验成为了现代科学和市场经济之间的桥梁,越来越多的被设置于大公司内部,以至于很难把科研机构和市场机制剥离开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正是这种情况,技术变革与经济应用几乎同步。

二、信息传播的时空矩阵模型

关于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具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第一是“三阶段说”: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周庆山,2005);第二是“四阶段说”: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司有和,2007);第三是张锦(2008)按照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提出的“五阶段说”:非语言符号传播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在信息的口头传播阶段,格言、警句和谚语就是思想和真理的载体。因此,在口语时代,所谓的智者往往就是掌握更多格言和警句的人。从历史上看,中国最早的哲学家就是习惯使用格言、警句和隐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例如,《老子》全书都是用格言写成的;《庄子》书中充满语言和故事。在老子和庄子生活的年代,印刷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在整个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过程中,文字的出现具有关键意义。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可以跨越时空而形成具有长程关联性质的普遍观念,在此基础上跨地区的大规模社会行动得以形成,由此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所以,人们常说文字的出现和人类文明是几乎同步的。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作用主要是信息相互作用。为了深化对于信息的相互作用理解,可以将信息相互作用进行分类。一般地讲,随着分类的不断加细,就意味着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根据这种思路,我们按照信息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性来划分信息传播阶段和类型,我们将其称之为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矩阵模型,简称为信息传播的时空矩阵模型,如图1所示。从本质上讲,上述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矩阵也是信息相互作用模型。按照这个模型,可以把信息传播和信息相互作用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同时同地”的信息传播,对应于通常所说的“口口相传”和口语传播阶段;第二,是“同时不同地”的信息传播,典型的例子是视频会议和短信等;第三,是“不同时但同地”的传播,对应于信息的连续相互作用;第四,是“既不同时也不同地”的信息传播,典型的代表有email和博客、微博等,其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必须指出,上面提出的信息传播的时空矩阵模型把信息传播和信息相互作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相当于提出了研究信息传播的一个参证框架或者坐标系,现实的信息传播或者信息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更可能是上述四种的复合。但是,信息传播矩阵为对于信息传播和信息相互作用的提供了基本框架。其实,这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早已使用,我们知道,整个西方经济学主要围绕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而展开。但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对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为研究现实经济提供一个参证框架。本文提出的信息传播的时空模型也具有类似的意义。

三、信息传播方式演变的经济学意义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状态决定了他的偏好和行为选择。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曾经指出,只要你采用他的教材,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了。其潜台词就是,只要你采用了他的教材,他就塑造了你的知识结构,进而决定了你的所谓“自由选择”。从系统经济学资源位理论的角度来讲,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播改变人的知识资源位,进而影响个体行为的自发趋势和商业模式,最终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信息传播技术的层面来讲,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一定孕育出不同的经济社会结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口口相传”是当时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方式,属于“同时同地”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相互作用阶段。口头传播只能局限在人际传播的范围,而且所传信息转瞬即逝,只能靠记忆保持,这就使得信息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随着口口相传次数的增加,容易产生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这个阶段,很难产生社会的“长程关联”和大的社会运动,由此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短程”特性。文字的出现,实现了人与思想即传播内容的分离,由此使得思想和智慧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壁垒进行传递,使得具有“长程关联”性质的社会蓝图得以形成,进而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活动成为可能,人类由此迈入文明阶段。迄今为止,信息传播和信息相互作用的最高阶段就是“既不同时也不同地”的信息传播,其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传播。互联网不仅具有巨大的连通功能,通过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大系统,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具有在更高层次上使得个人“可以从组织中走出”的分离功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连通,由此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这将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昝廷全(2015)提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从技术上实现了人的彻底个性化,由此已经或者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个性化商业模式:个性化技术+个性化信息。生命信息是典型的个性化信息,因此每一个生命信息加上个性化技术(移动终端)就会得出一种具体的个性化商业模式,如已经上市的大姨妈软件和小米推出的手环等都属于这种个性化商业模式。互联网最为直接的功能就是跨越时间壁垒和空间壁垒把世界连接起来,大大提高世界的系统化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和不同时间结构中配置资源和整合市场,进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有人形象的将其称之为“连通红利”。这样,“既不同时也不同地”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催生了两种相辅相成的商业模式:个性化商业模式和“连通红利”(连通模式)模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沟通,使得包括经济组织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直接扁平化到个人,个人成为了构成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这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总之,现代社会是一个传媒的时代,传媒正在成为改变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最近,传媒界流行一句话“我不能影响你怎么思考,但可以影响你思考什么”,这说的是传媒的议题设定功能。根据本文的研究,通过信息传播可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你怎么思考。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既不同时也不同地”信息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

作者:昝小娜

上一篇: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 下一篇: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