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9 05:51:4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对照组60例。全部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同时服用降脂汤Ⅰ号或Ⅱ号。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6%(P<0.05)。结论:降脂汤Ⅰ号或Ⅱ号有降脂、降酶、改善肝细胞功能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 脂肪肝;中西医结合;降脂汤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83-01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饮酒及家族性遗传等因素。脂肪肝的病程若不得到及时控制,可进展到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性肝硬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是由于中性脂肪肝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所致脂肪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检出率高达10%以上[1]。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门诊比较常见,笔者2003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脂肪肝1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7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56例,女20例,年龄30~65岁,病程3~5年。对照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2~68岁,病程2.5~5.0年。

1.2 病例选择

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以下标准[1]。①病史:肥胖和(或)长期饮酒,或有糖尿病病史。②症状:无力、腹胀、右上腹不适。③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6.2 mmol/L或三酰甘油≥1.8 mmol/L或两者均增高,136例中伴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ALT>40 U/L)者21例。④B超或CT提示脂肪肝。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组同时服用降脂汤Ⅰ号(用于ALT不升高病例)或降脂汤Ⅱ号(用于ALT升高病例)。降脂汤Ⅰ号:黄芪10 g,当归10 g,赤芍20 g,川芎10 g,丹参2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20 g,生山楂20 g,柴胡10 g,决明子20 g。降脂汤Ⅱ号:当归10 g,赤芍20 g,川芎10 g,丹参20 g,茯苓10 g,白术10 g,黄芪20 g,生山楂20 g,柴胡10 g,茵陈30 g,垂盆草30 g。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维生素C片0.2 g,维生素E 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转氨酶正常,血清总胆固醇下降≥40%;有效:症状减轻,转氨酶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固醇下降20%~3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 结果

治疗组76例中,显效36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0例中,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性变性,一般认为,肝内脂肪来源过多,肝脏合成脂蛋白功能降低及氧化脂肪酸功能减弱,磷脂来源不足从而合成脂肪肝[2]。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而且主要与三酰甘油有关[3,4],脂肪肝疾病进而又影响脂肪代谢,加重高脂血症而形成恶性循环。倪燕君[5]认为,脂肪肝是由三酰甘油合成和分泌之间不平衡所致。脂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常见病,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脂肪代谢紊乱,过量脂肪在肝内持久积聚,导致脂肪肝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上升,脂肪肝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正确治疗。

脂肪肝的西药治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疗法,常用传统调脂药物,疗效尚不肯定,有些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从而影响临床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西药辛伐他汀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则疗效显著。中医把脂肪肝归属于“胁痛”、“疾浊”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是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脾失健运,湿浊内阻,形成痰湿内蕴,痰湿阻络血行不畅又引发血瘀,终至痰,湿郁互结[6]。脂质沉积而形成本病。

方剂中,黄芪、当归、赤芍有益气疏肝作用,川芎、丹参、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茯苓、白术有健脾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决明子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抗脂肪肝等作用,有阻止酯类在血管内滞留或渗透到血管壁的功能,并能促进胆固醇的运输和消除等作用。山楂有扩血管、降低胆固醇作用,丹参有改善肝脏循环的作用。茵陈和垂盆草合用有明显降酶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降脂汤Ⅰ号或Ⅱ号可降脂、降酶,改善肝细胞功能,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病学杂志,2003,11 (2) :71-72.

[2]赵晓威,王江河.脂肪肝与高脂血症[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521-524.

[3]路萍,赵春颖,刘霞.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患病率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报,2000,21:68.

[4]黄巧云,杨福泰,钟频祥,等.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6-37.

[5]倪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158.

[6]石景森.脂肪肝防治专家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26-127.

(收稿日期:2008-04-17)

上一篇:中药针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下一篇:颅内出血性病灶MRI扫描序列的优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