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9 05:22:22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摘 要: 目前许多高校实施以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作为分级分班标准的分级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按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学生分成听、说、读、写的分级班(或称之为分类班),并辅助以网络自主学习。避免分班对学生造成自尊、自信的伤害,从而达到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分类班 分级教学 网络 自主学习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都已经认识到语言的传授和语言的学习不只受普通语言学的启示和指导,它还融入其他学科的研究。50年代以后出现的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等都是极好的证明。对英语教学研究的对象也从语言本身、教学大纲等客体的研究转向了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习得主体的个体因素的研究。由此而展开的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举措也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各级各类的教学者都要把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当做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在许多高校实施的分级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阶段所实施的分级教学就是将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结合入学后所进行的英语摸底测试成绩相结合后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的分级班进行教学,考试成绩便是他们分级的标准。我们也对我校的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尝试,并对2011级的学生和未进行分级教学的2010级学生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分级教学对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对问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级标准的班级称之为分级班(Classified Class),而简单地将考试成绩作为分级教学的分班标准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要缩小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级将有利于教学,因此,分级教学是必要的,但目前分级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级标准是不科学的,我们在其后的教学中要寻求比较理想的分级标准和使分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途径。

2.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知识的抽象性、多面性、多层性等各个特性决定了要将拥有各种不同知识、个体性格各异、个体内部差异极大的学生严格地分出等级来是一件不太容易事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寻找出一套比较适应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二语习得的主体,而习得者的个体因素和差异直接影响着二语的习得,缩小个体差异是现阶段所实行的分级教学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是有利于教学的,但它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级分班的标准不但不能达此目的,还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要认识它的必要性,弥补它的不足,我们在传授英语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宗旨,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成听说班、阅读班和写作班即分类班(Categorized Class)进行教学。

根据语言的功能及习得者的兴趣和爱好分成的分类班(Categorized Class)与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分级班(Classified Class)严格地来说是有区别的,我们应称之为分类班更为贴切。这种方法的切实可行可以从二语习得的主体(习得者)、二语本身(所学语言)到习得过程中的传授者来论述:

(一)从二语习得的主体方法论述。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情感因素也是外语教学有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个人的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和个人特征都将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韩艳萍,529)。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分班教学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其实就是动机、态度和个人特征的具体表现,只要二语习得者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是积极主动的,就会增强学习效果。当然,对有学习兴趣的人来说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奏效,该如何对待那些无外语学习兴趣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动机入手。事实上动机的研究已有了许多年的历史了,对动机的研究贡献最大的两位学者是Gardner和Lambert。他们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两种: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所谓融入型,是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所谓工具型,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刘润清,188)。通俗地说,融入型可理解为主动型(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而工具型则可理解为被动型(其中包括一些无兴趣的学生,这样就缩小了只凭兴趣而学的学生数量)。在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在人们的学习、就业、提职等方面所占的位置日显重要;人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浓厚兴趣的融入型的习得者大有人在,受着利益驱使的工具型的习得者也不乏其人;不管是哪种类型只要有动机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利于英语学习。动机一般被视为内在的动力,情感的作用和行动的欲望。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动机是指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语言学家Gardner认为外语学习的动机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目的;2)学习努力的程度;3)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4)学习态度。动机具有目的性,与个人的努力,愿望和情感(态度)不可分割(王初明,1990)。而动机的这些因素不但相互牵连、相互制约,而且还可塑性极强。作为一种心理驱动力,学习动机可决定学习者为什么学,付出多少努力,处于怎样的情感状态,所有这些对英语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动机与态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动机与态度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我们很难分辨,但我却相信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只要把握好时机就会把工具型的习得者转变为融入型的习得者。这种分班方法可以避免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级标准所带来的对自尊、自信的伤害。

(二)从语言本身论述。在此我们主要涉及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即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所用的版本不少,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等等。这些教材无论在选材、组材,还是在课后的练习材料都基本体现了2004年1月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大学英语”立体化网络化系列教材更能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胡壮麟,2004)的特色。这些教材考虑到了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材也是围绕者一个主题多方进行,包括了听、说、读、写,适宜作以听、说、读、写为不同侧重点的教材。这样对我们进行的分级教学在教材上仍然可做到一致。根据英语教学法原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要综合教,以一方面为主的学习依然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如果选择了自己有兴趣的方面作为起点,动力就会相对大些,进步也就会快些。当然,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因素除了动机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如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等,这也是造成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对于一个语言学能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听、说、读、写中也有自己相对较强的方面,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现自己的强项会对他们赢得自信、产生动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从习得过程中的传授者来论述。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者对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重新定位,不再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断更新,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当然,教师对语言的不同认知会直接影响对语言的教法。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一组规则系统,你可能会重教学形式;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你可能更重功能教学;如果你说是习惯的形式,你就会推崇听说法;如果你认为语言是人脑中一种特有机制,你会提倡认知法。(刘润清,1999)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近年来笔者对教师的授课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相同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有的以听说为主,有的则以读写为主;这一特色正好能满足我们的按兴趣与爱好而进行的分级教学。

3.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分级教学的影响

在分级教学实践中逐步推行的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决了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动机”即内动力之后一直探寻的关键教学方法。近来我们各类高校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和应用让我们了解到:网络自主学习是为二语习得者构建一个有机的习得生态环境,例如我校的自主学习中心开通的“English Online”和“银狐在线学习系统”就是把教学内容、外语学习实践与真实情景相结合,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多元智能将差异性与个体有机统一,使得分级教学更完善。在这个多元的生态环境中,习得者选择自己所需的,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内心情感得到尊重,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挖掘智力潜能,从而获得了最佳教学效果。几年前我们学校实施的分级教学给教学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协调各院系的不同分级班的课程时间,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不给教师带来教学以外的工作负担。近年来,随着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教学改革的大力推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来解决,具体的解决措施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总之,网络自主学习可使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听说或读写学习来促进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网络自主学习也为分级教学的后续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和发展平台,这对全面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美霞.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心理学理论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69-70.

[2]宋庆文.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协商的必要性[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8-109.

[3]韩艳萍,南翠英.学习动机与外语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4):529-530.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第一版)[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研究.外语研究,2006(2):39-45.

[6]李清华,王达金.网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比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5):125-131.

[7]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8]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45-350.

基金项目:湖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湘教通[2009]69号—210)。

上一篇:对地方高校新闻采写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大骨节病误诊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