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展会项目的过程质量管理

时间:2022-08-09 12:56:50

浅谈展会项目的过程质量管理

早在十六世纪,展会的雏形就在欧洲大陆形成。展会这一特殊的平台,在同业者的交流、业务拓展、技术革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会本身,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众多领域,与众多机构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参展企业、参观客商、服务商,例如货运、广告、租赁、食宿、交通等都联系密切。运用项目管理体系,可将展会的各个环节更有效的串联和组织起来,帮助展会项目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按时完成、降低风险和成本等。本文抛砖引玉,就所学项目管理的知识结合工作经验对展会项目的过程质量管理环节做一些简单分析和建议。

按照PMPBOK的定义,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而对于展会而言,由于商业展会属服务类产品,而服务又不同于一般商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展会的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两种:展会效果,服务质量管理和展会管理过程质量管理。鉴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对展会过程的管理,因此展会效果、服务质量管理在此就不再做阐述。

由于展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其运作过程不涉及任何生产制造、物流与库存这样的环节,仅以项目相关人员的文字工作、沟通工作等形式实现任务的执行和完成,由此,我们可以引入过程质量管理模型来实现对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这一模型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展会主办机构记录了他们的远景、使命和关键成功因素(CSF)。有了这些档案,就可以将驱动展会的过程识别出来,并可以用评分分级系统和CSF联系起来。在这一分级系统下,对每个展会过程评定一个从A(优秀的)到E(原始的)等级。首先,我们将展会中涉及的过程加以罗列、编号和评级,并将CSF也加以罗列和编号,然后识别哪些过程影响哪些csF并用x做出标记。

根据汇总按照评级来识别出亟待改进的过程包括P2(评级最低)、P1、P5、P7、P8、P9、P12(评级次低),分析这一结果就能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思考如何改进并按照重要性对这些改进进行排序,从而优先处理亟待解决的部分。

现代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是:质量是规划、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因此,展会质量管理关键的两步骤:

1 前期进行质量规划。考虑到展会的周期特性以及同类可比性,通过采用基准对照的工具,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系。设定一套度量标准,ID纵列代表需要质量控制的过程,等级纵列列出历史数据并增加一列“质量标准”纵列以及“实际等级”表明需要达到的质量等级和当年实际实施等级,以便在过程执行中,对各项过程严密监控和质量核对。

需要补充的是,各过程实际等级评定需要再细分为子过程,并在对子过程加权平均后得出该过程的评级,例如财务控制。

通常,也可使用其他质量规划工具,帮助更好地界定情况并有助于更有效地规划质量管理活动,这些工具包括集思广益、关系图、立场分析、名义组技术、模块图、流程图和优先排序矩阵等,这里就不再做介绍了。

2 实施质量控制。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杜绝造成不合格结果的根源。由于展会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因此质量控制更多的需要预防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在出现偏差之始及时纠偏。如以P3展会招商、宣传为例,通过整理历史数据,可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各个月份的展会招商、宣传过程下销售子过程的情况。

并比照去年的图形以趋势图工具,预判当月或下月的销售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销售子过程的质量等级符合预设标准。

上一篇:“自办展”是金矿,是陷阱? 下一篇:IMEX展对中国展览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