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培养

时间:2022-08-09 12:04:01

浅谈初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培养

【内容摘要】现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要求广大初中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力、知识与技能、道德与行为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为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未来知识人才,初中体育教学也应该逐渐承担这样的教育使命。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体育教育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并且中学体育精神对塑造健康的人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初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概念,总结了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一些相关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

一、体育精神的概念及其培养方法

体育精神的定义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以及影响作用。并且对中学生的价值方面、思想方面、作风和意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学体育精神的作用包括:培养初中生愉快的生活态度,增强初中生的身心适应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初中生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及其责任感,跟同伴的之间一起合作的精神,对待处理问题的视角等等能力的发展。尽管中学各种体育比赛方法、比赛形式、比赛的胜负的判定不尽相同,但中学体育的一些基本体育精神及其相似,甚至是相同。初中生投入到体育课程的运动这一项目中就表明逐渐开始接受中学的一些体育精神,在这些体育精神的影响下,初中生身心逐渐改变以及人格不断的塑造。因此,我认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一些选择,为学生的自住性学习提供广阔的时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课堂学习小主人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的娱乐性、竞争性、友谊性、争取胜利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承受失败的挫折的精神等,都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多下些功夫。比如,分小组的群体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各种交流,还要互相配合进行各种活动。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从而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合作对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

3.教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讲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在中学生的模范性强,可塑性打,在成长教育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范自己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把更多的“真”和“实”注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

二、人格教育的定义及其培养方法

人格教育的定义是为了发展受教育者(譬如:初中生)心理方面、道德方面、精神品质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发展水平,人格教育着眼于发展初中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把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与知识学习全面发展一个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精神来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的过程,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初中生的培养,应该是培养初中生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提高。初中生需要在社会实践以及学习过程中去认识了解社会甚至适应社会。中学体育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散发着年轻人的一种精气神,更是初中生的人生、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学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初中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从而促使初中生进一步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以此让初中生知道生活处处存在这竞争、并且要学会合作以及相互尊重。

2.要培养初中生的一种自尊、自爱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初中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或者其它的体育项目,都应该让初中生学会尊重别人遵守一定的社会公德,应该做到个人行为的规范性的提高,并且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让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与优点,培养中学生自主的精神以及独立的人格。

3.培养初中生的是一种非感与正义感。体育运动是一项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一种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应该教育初中生遵守一定的规则与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的、好的事情、优点就支持;错的、坏的缺点就批评摒弃,由此培养初中生的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4.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品质。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初中生在各类运动中能够吃苦耐劳,疲劳时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做到坚持不懈,失败的时候做到不气馁,能够顽强拼搏,胜利时能够做到不骄傲自满,冷静处理的一种意志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学中,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充分展示出来,使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时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拓展性阅读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