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08-08 11:51:30

提升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之我见

【摘 要】学习古代诗歌是领悟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能提纯心灵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培养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 古诗鉴赏 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项目。为了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指导学生积累古诗鉴赏知识

(一)指导学生了解诗歌文体知识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诗人和时代背景;其次,重点向他们介绍重要的诗歌类型和特征,比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诗词、元曲等;其三,还应让他们对诗词的格律有比较清楚地了解,诸如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二)教会学生把握诗词种类

学生明白诗歌的分类,对诗歌的把握就会更加精确到位。一般来说按表达方式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诗歌内容分类,可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按格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等。

(三)让学生了解主要的诗歌语言风格

分析诗歌语言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能对诗词有更精准的评价和鉴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风格特征: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哀婉等。

(四)强化诗词的意象分析规律

意象是诗词中投射了作者感情的事物。透过意象,学生就能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杨柳”暗含伤别怀远或轻薄多变,鸟象征自由,梧桐、寒风、落日等抒发悲伤凄凉的感情等。因而,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特定的意象含义,可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五)准确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诗词的情感和思想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来实现,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双关、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二、传授给学生科学鉴赏诗词的步骤

(一)仔细推敲标题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经常反映诗词的背景,交代诗词描写的内容或相关背景或情感或主旨,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交代了时间(天末)和内容(思念李白)。因此有时抓住了标题,就抓住了赏析的关键。

(二)紧扣作者实情

解读诗词,必须知人论世,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更加精准深刻。如李贺,就是一个自认为才情超群,却不得所用的皇族远亲,因而诗中常有怨恨之气,内容多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意境多是迷离诡谲。对诗人的诗词,能联系与作者相关的因素来解读,这样就可能迎刃而解。

(三)细读关注注释

注释往往是解开这个谜题的重要线索,它可以解开诗词写作的背景,诗词中的典故、词语,或告知陌生作者的经历。这样就可能是在暗示主题思想、情感基调或语言风格等。

(四)逐句解读诗词

读懂全诗必须逐句解读诗词,把诗歌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做到每句必解,每句必懂。具体入手上:

1.让学生掌握并习惯诗歌语言的独特性。诗歌语言有自身的独特性。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这些是诗歌解读的重点。1)炼字就是炼意,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词往往就是“诗眼”,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名词变动词,使得静止的景象变成了动态,同时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自有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2)颠倒的语序,是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斟酌。一是主语后置。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本来的语序是“晴川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二是宾语前置。杜甫诗“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还原应为“香雾(沾)湿(妻子的)云鬟,清辉(沁)寒(妻子的)玉臂”。三是主宾换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四是定语位置的前置或后置。定语前置,如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应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定语后置,如《春夜喜雨》诗“花重锦官城”应为“锦官城花重”。

2.仔细体会诗词中用法特殊或意味特殊的词语。1)动词:这是重点,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怨战之心。2)形容词:多做修饰语,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一个“忽”字,将情绪的突然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另外还有叠词、数词、拟声词和色彩词。

(五)分析诗词表现手法

在归纳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诗词是写景、抒情、叙事还是说理,再来分析用诗词是怎样写景、抒情、叙事和说理的,分析意象和意境,赏析表现手法、语言特征等。根据前文所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来分析,一般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在诗词教学中反复运用以上的方法,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一段时间后,他们大多能够独立准确地赏析中等难度的诗词。当然以上方法略显粗陋,我会在以后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的方法。

上一篇:借代与借喻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