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与借喻

时间:2022-10-15 05:45:38

【摘要】以下面的两例来说: (1)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

【摘 要】语文中的借代借喻,貌近神离,意境缠绕,区别困难。然而如不对其加以区分,在阅读中就不能准确品味语言韵味,就难以融入关键情节,读书食之无味,味同嚼蜡,岂不可惜。

【关键词】借代 借喻 相关性 相似性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借代和借喻这两种辞格有容易混淆的地方,不少教材和论著中都有所涉及,认清二者的区别,对于鉴赏与阅读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郑远汉在《辞格辨异》一书中也提到“借喻属于比喻,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没有实在的关系。……借代的本体和代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的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从语言形式上看,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事物本身都不出现。但是借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借体(用来代替事物的名称)和本体不需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本体一般无法补述出来,而借喻中的本体是可以补述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濮侃先生在《辞格比较》中也重点论述过。作者认为“第一,借喻和借代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以形象的相似为其基础。而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替代使用表现出来。第二,比喻的语言格式与借代不同。借喻一般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代只是直呼其借体,无法构成明喻一样的格式。”“借喻和借代的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在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的鲜明性较强。”

借代和借喻在“用甲代乙”这一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根本的区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重在“相关性”。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重在“相似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喻和借代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比喻基于相似性联想,借代则是基于相关性联想。

以下面的两例来说:

(1)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

其中,例(1)是说“长而空的文章”就像“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因而是借喻。例(2)用“驼背”来代指有“驼背”特征的“五少爷”,是以形体特征来代指人,因而是借代。

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可。如例(1),我们可以说“又空又长的文章就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臭又长”,而例(2)则不可。

借喻有其特殊性,它既有“代”的特点,又有“喻”的成分,但是它是通过“代”这一手段,达到“喻”的目的,其中,“喻”是辞格应用的重心,即甲和乙有相似点,正是这一点使其与借代有了截然的区别。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借喻的使用,能够使语言简介明了而贴切。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借代则只有“代”的成分,与借喻不同。借代常见的代用方法有:(1)以事物之特征或标指借代事物。如:“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以“衣冠”代表官吏,“冕旒”代表天子,即是以标指借代事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为富贵人家之标指,此处借代为富贵之家。(2)以事物之所属或所在借代事物。如:“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醉时歌》)“甲第”乃指居住于甲第内之公卿富户,以所在借代事物。(3)以事物之作者或产地借代事物,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原为古之酿酒者,此处借代为酒。(4)以事物之质料或工具借代事物,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为作战之工具,此处借代为战争。

一般来讲,借代和借喻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区别开来。此外,由借代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和由借喻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也就不难区分。如:“猴头”,是指“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为这种菌呈圆形,泥黄色,很像猴子的头,因而用“猴头”来喻指。它的词面只出现喻体“猴头”,而本体“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没有出现,所以是借喻造词。借喻词语还有如“鸡眼、龙头、画眉、佛手、骑墙”等等,这些词都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形式,如“鸡眼”是指长在脚上的一种皮肤病,“样子就像鸡的眼睛一样”;“佛手”是指一种植物的果实,“形状像半握着的手一样”。

而“唇舌”,是用说话的工具嘴唇及舌头来代指言辞,属于借代造词。又如“喉舌、烽火、唇吻、飞鸿”等等,都仅仅是事物的代指,没有比喻的成分,应列入借代造词。

借代和借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修辞格。区分开借代和借喻便于我们更好地探究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内涵。

上一篇: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提升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