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时间:2022-08-08 10:41:08

基于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摘 要】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总是会由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而给工程带来相当程度上的风险。本文主要根据导致地下工程建设出现风险的原因和特点,结合目前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相关措施,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26标暗挖隧道下穿城市引水管道的建设为例,就其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地上可利用空间的日益萎缩,人们更多地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地下空间。然而地下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且高风险的建设工程,当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事故屡见不鲜,投资损失十分严重,这样严峻的形势,使得地下工程建设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实行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显得非常的有必要。

1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特点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与预期利益相悖的损失或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工程参与方的损失,被称为工程风险。地下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差、周围环境复杂、围岩稳定性难以判断等特点,相比其他工程,具有更大的风险。地下工程建设的致险因子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设备、施工操作等等,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好或者工程决策出现失误时,就会给工程带来风险,使得工程施工人员、设备、社会群体、自然环境以及周围环境不得不承受诸如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等损失风险。

2 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定义、风险辩识、风险估计、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和风险监控,而目前,大多数人仅是将目光关注于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上,使得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事故责任主体不合理。导致地下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全将责任由施工方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

3)管理经费不到位。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安全风险管理费用的标准,导致在工程预算中,施工为了降低标价,提高利润,使得这部分的费用总是被压缩,加大了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

4)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第三方监测”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工程安全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家尚未对此出台明确的法规,导致“第三方监测”管理制度因缺乏牢固依靠而显得力不从心,管理队伍良莠不齐;

5)信息化管理水平低。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目前国内对于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适合地下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 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我们根据各阶段所存在的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3.1 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制定设计方案的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核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地下管线资料以及周围建筑的资料,审核与岩土和地下工程有关的设计,审核相应的施工方法、施工规范以及辅助工法等,审核施工安全措施和方法,审核施工单位监测系统的配置原则,建立完善的工程全程监测系统,建立并完善资料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按照设计流程及安全风险因素,关于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实现:1)在设计规划阶段,必须要严格把关投标单位的资质能力,在设计方案评选时考虑安全因素,初步设计时将安全列为重点之一;2)在设计实施阶段,业主要驻院监督设计,监理要定期抽查,地质勘察必须符合安全设计标准,并要明确设计人员的安全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资质审查及安全教育;3)在设计评审阶段,业主及监理要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重点审查,设计单位也要内部评审;4)在指导施工阶段,首先要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变更设计时要考虑安全因素,对于可能会影响安全的设计变更,业主、监理要严格审查。

3.2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1)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保障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首先建设主管部门要保障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督促各有关主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建设,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违规、违法;其次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安全风险保障制度,并建立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安全负责体制,对于已经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定任务、定责任、定期限、定效果;最后还要加强施工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并设专人对施工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以及安全事故的管理控制。企业要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以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分布情况的了解,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并落实安全教育、岗位安全检查及评估活动,重点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监管。

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当事故避无可避的时候,一套完善的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程度。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应当实行分级响应制度,具体流程:当事故发生时,首先要由接管人员对响应级别进行判断,在报警的同时,就要启动应急预案,接着就要开展救援行动,当事态受到控制后,就可以结束应急,若事态未受到控制,则应立即申请救援。

4)运用PDCA循环模式。PDCA模式包括plan、do、check、action四个环节,可使得管理变得更为连续、动态、循环,将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首先是根据地下工程建设危险源的识别情况,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目标,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方针和计划 ;接着是根据安全计划,切实地执行计划内容;然后就是总结安全计划的执行结果,对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进行检查验收;最后是对危险源控制结果进行分析,肯定成功经验,吸取、总结失败经验,避免隐患的再次出现。

4 实例说明

例如在西安地铁二号线26标暗挖隧道下穿城市引水管道的建设过程中,从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规划设计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地质报告:该处地质情况差,区间土层以粘土为住,局部为夹砂层,在管道下方有砂层透镜体存在,隧道结构在卵石土层中穿过,采用矿山法施工。而矿山法施工容易冒顶,使引水管破坏,为区间结构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首先应从地面对该段地层进行加固,改变土体性质。2)为防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下沉对管道产生破坏,在管道底座下应设置600mm厚C40钢筋混凝土暗梁。3)在过黑河引水管初衬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二衬,以减少对黑河引水管产生沉降影响,遇到较差地层时,为了保证工作面稳定,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4)为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以防止隧道开挖面发生坍塌,应通过降水及时降低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

施工过程应加强施工监测,使暗挖处于安全监控中。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点受力或变形随时间的变化,直到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出现异常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能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和地表沉降等。

参考文献

[1]郑刚主编. 地下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5.

[2]张瑞生主编.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施工过程中签证管理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