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电子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8-08 10:05:57

浅谈高职电子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

【摘 要】高职教育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只有明确电子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策略。使教学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

【关建词】电子专业;目标;能力本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和时展的需要,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建设上,要认清教学课程的目标和本质,认清课程、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层关系,全面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一、明确电子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用性的课程体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我认为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培养培训,电子类高职毕业生要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组(安)装、调试、维修及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这种岗位的需求,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四会”,即“会认元件,会识图,会焊接安装,会测量调试”。

1.会认识常见各种元件

电子元件的种类很多,常见元件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除这些一般元件外,还要求学生能初步识别部分新型元器件。

2.会识图

识读电路图是每一个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能借助相关资料正确识读电路图。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多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电路,使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典型器件应用电路的知识。在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原理电路图和实际硬件电路对应起来识读。同时也还要利用专门的时间来讲解电路图的阅读方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3.会焊接安装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焊接安装技能,具备一定的焊接工艺知识。能正确使用常用焊接工具,能了解良好焊点的形成机理,知道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材料的处理方法,常用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初步掌握通孔插装焊接技术,表面安装焊接技术等。

4.会测量

作为生产一线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去检测具体元件和电路参数,并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

我们必须首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以培养个体的能力作为教育目标。要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教材

除了学校采用自编教材、校本教材和其它新教材外,也可以对以前的有些老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使用。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较好较实用并且较适合于初学者的课外读物和杂志,如《电子报》合订本,《电子世界》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新器件的新特点。时代变了人也必须跟着变,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每章内容后可以加一些实用阅读材料,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分析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职中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

我认为,学习评价除了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进行笔试外,还应对各个专业的一些技能训练科目进行实作考试的改革和尝试。

3.改革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同年级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较多,可以对其进行分层次分班组合,分班分层次教学。由于整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教师的教学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去促进理论的掌握,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对于《电子技技能实训》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常见元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一般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要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因此要求我们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何努力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2]杨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黄克孝,严雪怡主编. 《职教课程改革研究》.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杜晓阳(1960~),女,江苏人,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电子CAD。

上一篇:为留守儿童架起爱的桥梁 下一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