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结痂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68例

时间:2022-08-08 06:58:57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1-0077-02

中图分类号:R245.31+3 文献标识码:B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一般数日后水疱可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全病程约需2~4周。笔者近3年运用主动结痂法为主治疗68例,即使用梅花针打破水疱泄热排毒的同时,以人为之血痂替代自然之浆痂,并结合艾灸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依照《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均无糖尿病、血液病、肿瘤、器官移植史。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l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带状疱疹部位:头、颈、前胸、上肢部19例,背胸、腰腹部42例,臀及下肢部7例。有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史49例。

临床分型: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疱或直径小于0.5 cm)37例,大疱型(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直径大于0.5 cm)31例。

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水疱处依次予TDP照射10分钟,局部皮肤潮红后取75%的酒精棉球依次对水疱局部皮肤消毒,待酒精干后,用已消毒的梅花针依次按部位重叩6~10下,尽量将全部水疱打破。然后在可以拔罐的部位迅速加拔边口涂有医用凡士林的大小适合的火罐数只,拔出瘀血汁沫。2~5分钟左右起罐并用消毒干棉球清洁皮肤。无法拔罐的部位用消毒干棉球予以清洁,让血出尽。最后在水疱治疗创面处可再予TDP照射10分钟。治疗时如果出现皮下血肿须立即用消毒干棉球加力按压2~3分钟左右。梅花针个人专用,使用后予戊二醛浸泡、消毒。治疗每日1次。对于红斑丘疹处、疼痛的部位及相关联的经络、腧穴等亦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每日治疗1~2次,可根据病情、疼痛程度连续治疗1~5天。

采取清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教会患者家属后在家操作。对治疗后的创面、疼痛处、红斑丘疹处依次、反复进行(如在头部头发须局部剪除并注意保护眼睛),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致烫伤为度。每日灸疗1~3次,每次60~90分钟。阵发性疼痛时可随时加灸。随着疼痛的缓解,减至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左右。共5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水疱结痂95%以上,无新出(含红斑、丘疹,下同),疼痛基本消失;显效:水疱结痂80%以上,无新出,疼痛明显缓解,无需镇痛剂;好转:水疱结痂50%以上,新出少,疼痛有所减轻,无需镇痛剂;无效:水疱结痂50%以下,新出多,疼痛依然或加重或仍需镇痛剂。

3.2 治疗结果

68例5天治疗结束后中痊愈44例,显效18例,好转6例,痊愈率为64.7%,愈显率为91.2 9/6,总有效率为100.O%。临床分型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显示痊愈率不全型为51.4%,大疱型为80.6%,大疱型明显优于不全型(xz一6.34,P

4 典型病例

倪某,男,57岁,工人。就诊日期:2006年8月16日。病史:左侧腰、季肋、腹部出现疱疹7天,曾经外涂西药软膏治疗无效。诊断:大疱型带状疱疹。考虑水疱已成片、病变范围大,故治疗不苛求一次完成,采取逐日重复的方法治疗,每天1次,5天后基本痊愈。见图1~图4。

5 体会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笔者首次提出“主动结痂”的治疗理念,并与笔者曾经倡导的“开排泄毒法”相辅相成。笔者认为该病疱疹成簇,疼痛剧烈,是因风热邪毒来势凶猛,引动肝胆郁热或脾经湿热,搏结肌肤、经脉阻滞所致。治当以梅花针刺络拔罐法“开”“排”泄毒,让邪毒有出路,并务使其尽出,不再走窜为要。在拔出大量瘀血汁沫后,能迅速泻热排毒、气血畅达、通则不痛,故常有“邪去则人安乐”之特效。而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乃在于其中还含有“主动结痂”之精妙,即打破水疱后,泻热排毒的同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出凝血时间理论上不超过2分钟)以人为之血痂形成替代自然、缓慢之浆痂(数日)。本组大疱型的痊愈率明显占优可为佐证。

同时艾条温和灸法能“以热引热、引邪外出”,临床可以大胆重灸,不仅患者舒适感强,而且能镇痛、抗炎、消肿,是“主动结痂法”的辅助手段,又能促进梅花针叩刺水疱后皮损区的干燥,更有利于创面的血痂凝结。

笔者认为虽然临床运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引起皮肤继发感染的情况很罕见,但保持足够的警惕还是很有必要。治疗后一般不需要特意护理创面,也无须涂抹任何药膏药水等,但须嘱患者重视个人卫生,要勤换内衣并要保持乐观,注意休息;在疱疹未全部结痂前创面局部切勿沾水;饮食方面宜清淡并忌服海鲜发物。对于带状疱疹范围较大或年老体弱患者,可在治疗同时给予抗生素口服3天预防感染。如疼痛剧烈影响休息亦可暂予中、西药镇痛剂。

(收稿日期:2006-09-11,王晓红发稿)

上一篇:针刺加中药疗治疗腰腿痛78例 下一篇: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