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合适的“选择题”

时间:2022-08-08 06:28:41

前几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加加,看到儿子的同学果果和他爸爸对话的一幕。他爸爸似乎等得不耐烦了:“你还去不去毛毛家玩儿了?”果果一脸纠结:“嗯……我也不知道。你说去不去?”果果爸爸说:“你决定,自己想清楚!”果果看看操场上疯玩的小朋友,又想了想,嘟着小嘴说:“我……我也不知道!你说呢?”“这是你的事,你要自己做决定。”爸爸再次大声提醒。果果的眼神开始有些慌乱和躲闪,连一旁的我也为他着急起来。

孩子经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今天中午你想吃胡萝卜还是蘑菇?这衣服你是想要蓝色的,还是绿色的?变形金刚和蜘蛛侠,你想要哪一个?如果孩子顺利地说出答案,父母会夸孩子懂事聪明;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往往就会被批评没主见。但是,家长换位思考一下,对几岁的孩子而言,做选择题真的那么容易吗?我们急于培养出个性独特、有主见的孩子,但从未想过孩子的能力和需要。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并不见得都适合,把握不好、矫枉过正的话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压力,正所谓过犹不及!

其实,果果爸爸征询果果的意见,就是想锻炼他的自主能力,但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孩子太小,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一时无法做出选择很正常,家长过度地逼问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他们产生“选择恐惧”。这时,家长就应该使用一些小技巧来引导。比如,爸爸可以说:“我觉得去毛毛家玩儿挺好的,他一定准备了好吃的水果等我们。”这时,“水果”就成了释放压力的缺口。如果果果很想吃水果,他一定会立刻做出决定,高高兴兴地跟爸爸去毛毛家了;如果水果吸引力不强,那么果果很可能决定留下来继续在操场上玩。不管怎样,都不用再纠结,也可以玩儿得痛快。

我在家里经常给孩子做“选择题”,但我出的“选择题”却是引导式的,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还能帮他理清思路。

我儿子习惯抱着玩具入睡,有一天为到底该抱哪个玩具而左右为难。他问我:“妈妈,我睡觉抱小鳄鱼还是大车?”我的第一反应是,你自己睡觉,爱抱什么就抱什么,于是就说:“你看着办吧!”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选,十分纠结。我给出了提示:“抱小鳄鱼吧,抱着小玩具不占地方。”听完我的话,加加立刻把小鳄鱼扔到了床尾,说:“天天抱小鳄鱼,都抱烦了!”说完,他抱紧大车钻进了被窝。虽然“气”得我捶胸顿足了半天,但是我的提示最终帮他做出了决定。

还有一次,儿子放学后被老师留堂,原因是不认真彩排节目,在舞台上不听指挥。回到家,我跟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不认真?为什么捣乱?为什么不听指挥?”一连三个“为什么”像炮弹一样砸得儿子有点儿晕。他“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小脸儿都快憋绿了。于是,我变换了一种“审问”的思路,说:“我给你四个答案,你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情况。A.你想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B.你不喜欢彩排这件事。C.你太兴奋了,有点儿失控。D……”

结果,我还没说完,就被儿子打断了。他高兴地说:“是C,是C。”我又问:“你确定?”“就是C,我是第一次上到那个大舞台上面,很漂亮,我太激动了!”说话时,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那感觉怎么看都不像是在挨批评,反而像是千辛万苦终于想出了问题的答案,心里特别地舒畅。我也跟着松了口气,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也就能对症下药了。

所以,家长给孩子出“选择题”不能太功利,更不能急功近利,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稍微补充些技巧,合适的“选择题”才会起到促进问题解决、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作用,否则,只能变成为难孩子的屏障。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下一篇:浅议会计工作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