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矫治灵魂

时间:2022-08-08 04:39:39

用色彩矫治灵魂

“爸爸!这是哥哥画的《家园》,”一个清秀的女孩双手扶着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满怀欣喜地说:“画的真好耶!真想不到。”服刑人员王平的父亲深情地注视着面前的油画: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在万紫千红的怀抱中通向闪着温馨灯光的小屋,“儿子想家了,”林父把目光移向了正在发言的儿子王平和在一旁的“习美”警官严大地。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十字楼演播厅,一个名为“习美伴我新生行”的习美服刑人员和家属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十几年前,科班出身的画家严大地毅然来到了提篮桥监狱报到,担负起教育和改造服刑人员的重任

严大地,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习美组的主管警官,他毕业于上海师大美术系,有过多年执教美术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在素描和油画方面成绩斐然。

1995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严大地接到了一纸调令,让他到提篮桥监狱的习美组报到。作为一个警察的儿子(他的父亲曾是白茅岭农场的场长),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忠诚和服从的热血。如今,他自己也成了一名警察,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大地愉快地来到了提篮桥监狱,专业负责服刑人员的习美工作,成为一个习美活动的传授者和教育、改造工作的实施者。平时,大地很欣赏韩愈在《师说》中说的那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今,他自己成了服刑人员的老师,他要让那些曾经对社会和人民犯过罪锚的服刑人员走出迷惑,用色彩来矫治他们扭曲的灵魂,以绘画来重塑他们沉重的人生。

作为一个“习美”的警官兼教官,大地曾经问服刑人员:“什么是美?”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确实,对于那些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来说,要他们回答什么是美,的确有点难度。因为,在他们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配下,真正的美已经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的美已经不是原来的美了。大地的工作就是用色彩来让服刑人员认识“美”的原来涵义。

来到“习美组”的严大地,一身警服、一身正气,配着他敦实的身子骨,就像大地一样厚实。他知道自己是一名美术工作者,但他的肩上更承担着教育改造的使命,面对来到习美组的几十个服刑人员,大地想到的首先是要在日常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引入正确的美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服刑人员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让他们与过去的错误划清界限,并激发出踏实改造和向往新生的愿望,这就是他――习美警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004年,在全社会极大关注的基础上,为了让大墙外的人们进一步了解“习美”服刑人员的学习成果,展现提篮桥监狱现代化狱政管理的成就,当时在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凌的支持下,由上海的收藏组织策划,在社会上举办了一次“新岸艺术展”,将社会对“习美”的反响推向了高潮。

用美唤起服刑人员对新生的追求

习美组里有一个服刑人员叫王平,只有初中文化。1988年12月6日,王平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八监时他只有16岁,还是个少年犯,思想上的单纯和过去养成的自由散漫的性格使他对受到严格限制的监狱生活很不习惯。当他从少年管教所移押到提篮桥监狱的当天,就吞服了一瓶药片企图自杀,是监狱警官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回忆起往事,王平有点不好意思,他说:“当时,我面对漫漫刑期,内心焦躁不安,对人生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常常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而宣泄情绪,稍有不顺心便发泄不满,严队长让我学画,我根本学不进去,碰到一点小事就要骂人,甚至拔拳打架,那时,真不应该这样做。”在笔者面前,王平平静的语言中透出了对当年往事的忏悔:“有一天晚上,我与同监室的服刑人员一起看电视,我要看足球比赛,而同监室的其他服刑人员要看电视剧,为了争一个频道,双方争执起来,当时我头脑发热,自以为自己是老大,谁敢不听我的。于是,我上前就是一拳,把同监室服刑人员的鼻梁骨打断了。这一下,我原来可以减刑一年四个月的成绩被否定了”。“过去,动拳头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严队长在一旁插话说:“可今天,他表现出一种沮丧和悲观的神态,说明他在乎自己的言行了”。

“这就是你的以我为中心的劣根性,”严大地严肃地对王平说:“你一向自称‘老大’以恶抗恶,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思想就是因为你内心深处缺少一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接着,大地警官趁热打铁,从四个方面引导王平走进色彩的世界,通过画画来改变他“混官司”的思想。

首先是改变他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鼓励他正视改造现实,不虚度年华,利用刑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发挥自己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学会画画本领,争取光明前途。

其次是改变他自由散漫的恶习,警官大地对他采取了强制性的“习美措施”,让他先坐下来,看他人作画,做到能静下心,坐得住。收到效果后再教他一笔一划地开始画画,慢慢地他磨掉了性子,磨出了耐心,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三、四年的习美画画,王平已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商品油画的技法,并成为监区习美活动的骨干力量。1997年,当他的油画作品第一次挂上监狱美术馆的展墙上,王平郁闷的心熔化了,他一脸笑意,由衷地表示:“是画画改变了我,使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由于他自己的努力,成功感逐渐代替了挫折感,大大提高了王平改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三,就是要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王平学会了商品油画固然可喜,但监区习美活动的深层目的是通过习美使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要真正达到教育、改造他的目的,需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最后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最后一点是引导他画画做人一起学,严队长在教学中经常对王平说:“你本事再大,但是不会做人,就难以在今后立足社会。”因此,王平在痛悔自己的罪行之余,常常感到自己要想在学画的路上进入更深的境界,使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光有熟练的油画技能还不够,必须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端正品行,多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平时,王平注意向身边有一技之长的服刑人员请教,服刑人员简某油画着色技术熟练,他就在一旁仔细观察;服刑人员张某入狱前学过建筑设计,造型能力较强,王平就向他虚心请教。

服刑人员把习美当成今后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对于习美,严大地的理解是:在大墙内服刑人员中开展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活动的特称。“习”为学习、练习:“美”分美术、美化具体与抽象两层含义。开展“习美”活动,就是要用艺术教育的形式来呼唤服刑人员的人性复苏和良知回归。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习美活动理解为机械的写写画画的过程,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培养服刑人员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的过程,是一个培养服刑人员认识美,并以正确的审美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来完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过程。用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服刑人员像一块粗糙的石头,棱棱角角的,“习美”就是让他们静下心来,用手中的画笔将粗糙的石头磨光,让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

服刑人员王平就是从思想上重视习美活动,把它当成自己今后回归社会后安身立命、自食其力的基础,因此,他的学习非常认真,再加上他悟性又高,能够把自己所领悟到的体会运用到学画和个人的品质修炼中去。笔者进监狱采访时经常看到他在画室里孜孜不倦地画画和学习,因此,他作画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作品《秋韵》、《橡树》、《田园春色》分获第、二十届习美展一等奖和三等奖,还入选《上海市服刑人员第四届作品展》并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同时,他在改造上也获得了颇多成果,至今已减刑四次:第一次从无期减为19年,第二、三、四次共减刑4年。因此,王平在一次座谈会上激动地说:“严队长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政府队长把我从一个没有丝毫画画基础的门外汉,领进了艺术殿堂,绘了我新生的动力。”

而他的父亲在座谈会上看到他的画和听了他的发言,更是感慨万分,他说:“没有‘习美’活动,儿子什么时候回家还是个未知数呢,感谢人民政府的人道主义改造政策!”王平的父亲在座谈会上由衷地表示了自己的心声。

为了让“习美”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服刑人员中用潜移默化来追求真、善,美,呼唤人性的复苏和良知的回归,起到“教育人、改造人、造就人”的作用,凸现艺术矫治的功能,2006年5月有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牵头,在提篮桥监狱内成立了“大地工作室”。它是上海监狱系统第一个以艺术为平台服务于监狱教育改造的工作室。

而作为指导老师的严大地同志,在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举办了各种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上海正大广场等地举办了“阳光没有遗忘的角落一警官严大地携学生美术作品展”和“大地爱心”义卖捐赠活动。其中他个人的作品义卖了32000元,全部捐给了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

严大地,一个用色彩来矫治罪犯灵魂的人民警察,多年来,利用自己的艺术专长,先后开办了54期各类美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服刑人员有近千名,迄今通过艺术教育和改造,已有7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新生,在这70余名人士中,有20多人继续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而且,他们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率为零。严大地同志的工作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做出了贡献。他也因此获得了多次嘉奖:2D06年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单位先进个人称号,同时,他也获得了上海市政法委系统“2006年度十大平安英雄”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故事 下一篇:在日本看探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