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08 03:11:07

中职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为了进一步搞好地理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将有关探索体会论述如下:

一、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因为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初中地理新教材,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上,增加了打量引人人胜的彩图,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各种教学参考图。这些图象与课文结合紧密,起

倒了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象导人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象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工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学生越来越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二、陶冶道德情操,强化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傲”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从读

“珠峰探险”的短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从读“科技与湖南的水稻生产”,“北京高科技实验区”的短文中,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从读“日本开办的树木银行”短文中,体会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把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作为自觉的行动。总之,教材中“读一读”短文,具有很强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只要老师在备课中足够重视,指导得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地理课堂的效果如何,常常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有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结构,在课堂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观察、实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从而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1.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识,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

2.遵循认知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该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

3.节奏主次分明。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教师要使得地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要注意难易交替,“张”“弛”交替,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启想象大门,训练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地向学生提出了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必要的地理知识。

五、加强实践活动,注重能力培养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察,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提出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增长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地理学科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准备和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营造有效学习环境,创造有效学习环境形成有效学习模式,最终促成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现,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提高、方法过程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化的目标。

上一篇:可以在各类教学平台共享的标准微课件的设计开... 下一篇: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