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铜王国的发现

时间:2022-08-08 02:22:05

2500多年前,一个英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云南的滇池一带迅速崛起。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征战,他们兼并了周围许多小的部落,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占领了今天的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和文山的一部分地方,建立了一个以滇池为中心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古代滇国。

消失的古滇国

滇国大约诞生于战国末期,西汉初达到鼎盛时期,东汉时走向衰落,最后销声匿迹,存在了500余年。中国古文献中有关滇国的记载,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不过只有数百字。滇国地域广大,实力雄厚,雄霸一方,在当时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声威十分显赫。但是,滇国地处一隅,距中原非常遥远,一直不被中原王朝所重视。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空前强大,也空前稳定。这时,朝廷的注意力,才开始转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拓展疆域,稳定西南,建立实力更加强大的中原王朝,提上了西汉王朝的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远在西南部的滇国,引起了西汉王朝的高度重视。

在打通西域交通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张骞,是西汉王朝的少数民族问题专家。他审时度势,及时地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派使臣前往滇国,一方面了解滇国的实力,另一方面同滇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拓展疆域和稳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打好基础。

汉武帝当即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可是,当时的云南,还有一个昆明国夹在滇国和中原王朝之间。比起滇国来说,昆明国的实力更小。由于势单力薄,昆明国国王一直提心吊胆,害怕自己被强大的中原王朝灭掉,也害怕被身边的滇国吃掉,因此,对西汉王朝和滇国,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西汉使臣多次入滇,都被夹在中间的昆明国,以种种理由阻拦。西汉王朝与滇国的联络,一直建立不起来。

当时的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割据、混战不息,并不时向中原王朝发出挑衅。这种局面,使汉武帝忧心忡忡。崇尚武力的西汉王朝,决定平定西南。

前112年,西汉王朝出兵征服了广西、广东一带的南越割据政权,又挥师西进,雄兵直逼滇国东南部,很快灭掉了滇国周围的几个小国。滇国岌岌可危!

西汉大军压境,汉武帝以为必然震撼滇国。他决定和平解决滇国问题,遂派使臣入滇,劝说滇国国王认清形势,投降汉朝,归入中原帝国。

当时的滇国,同周围的一些小国和部落相比,是强大的。当时的滇王,孤陋寡闻,对西汉王朝的实力不甚了解。滇王认为自己实力雄厚,周围又有劳浸、靡莫等几个部落的支持,所以不把远在中原的西汉王朝放在眼里。他不以为然地问西汉使臣:“你们汉朝同我相比,哪一个大?”西汉使见滇王如此无知,哭笑不得。

滇王拒绝投降,激怒了汉武帝。西汉军队首先向滇国的同盟者发动进攻。很快,劳浸、靡莫等部落被消灭,汉军直逼滇国国都。滇王失去同盟者支持,又见汉军节节逼进,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投降汉军,成为汉臣。

滇国隶属于西汉王朝,汉武帝下令在滇国境内推行汉制,设置了益川郡。也许是滇王家族过于强大,也许“以夷治夷”是当时朝廷的国策,汉武帝准许滇王继续称王,并赐金印“滇王之印”,允许滇王继续统治滇国领地。西汉末年,汉族大量移民云南,汉朝在滇国的地方政府,实力日益强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步取代滇王的统治。到了东汉中叶,滇王家族彻底衰落,一度辉煌的滇国,终于销声匿迹了。

古滇国的主体,是古越系民族,是古越人的一个支系。当时在西南一带的越系民族,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古滇国虽然没有文字,但能统治一地500余年,应能创造较高的社会文明,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可是,在云南,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找不到古滇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辉煌的古滇国,为什么没有留下人们想象中的文化遗产,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古滇国遗产浮出水面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云南江川县。雨过天晴,该县李家山的村民出了家门。村外不远处,一片山坡被雨水冲垮,在的山坡上,村民意外地捡到了几件青铜器和玉饰品。

这几件青铜器和玉饰品的偶然出现,意味着消失了的古滇国遗产,悄悄地浮出了水面,一个将要轰动世界的发现,就在眼前。可惜,当时的李家山村民对此全然不知。他们以为,这些青铜器和玉饰品的发现,不过是自己做了个好梦,发了一点小财,于是喜滋滋地扬长而去。一次重大的历史发现,就这样错过了。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50年代。

1953年的一天,一个古董商来到了成立不久的云南省博物馆。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件青铜器,请求博物馆的专家鉴定。

博物馆的专家一看那几件奇怪的青铜器,眼睛一亮。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大都属于商周时期的器物。商周青铜器,大都是乐器和礼器,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是,这几件青铜器,与商周青铜器完全不同,青铜器上的纹饰,具有鲜明的西南少数民族风格。这样的青铜器,不仅在中原,就是在西南地区,也极少见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将青铜器收购下来,作为馆藏文物。

不久,云南省博物馆又得到一个消息:晋宁县的小梁王山一带,也发现过那种神奇的青铜器。这一消息,引起省博物馆的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专人赴晋宁县开展调查。一到晋宁县,好消息接踵而来。有人告诉了他们青铜器出土具体地点――石寨山。

晋宁县石寨山,与发现过青铜器的江川县李家山,虽分属两县,但两地相隔不过几十公里。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往石寨山进行调查。他们从山下村民手中,征集到几件青铜器和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石铲,并了解到当地有大量的古代墓葬。这些青铜器,就出自那些墓葬之中。

经实地考察,云南博物馆的专家发现,石寨山古代墓葬不少,分布十分密集。这些墓葬是什么时代、什么人的,人们一概不知。1955~1957年,云南省博物馆对石寨山古墓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先后出土各种文物4000余件。这些文物,几乎件件都是奇珍异宝,多数文物属于首次发现。特别是第二次发掘中,在自编为6号的大墓中,发现了一枚滇王金印,印文为四个篆字:“滇王之印”,印的背面,盘绕一条蛇。那蛇造型十分生动逼真,身躯盘绕中猛然回首,两眼炯炯有神,浑身闪闪发光。滇王金印的出土,立即轰动全国考古界。从这枚金印上,大家看到了古滇国光辉历史的一角,并由此推测,这些墓葬是古滇国的墓葬,极有可能是古滇国的王室或王族墓葬。

消失近2000的古滇国遗产,又一次浮出了水面。随着对这些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古滇国渐渐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墓主是个谜

20世纪60年代初,江川县李家山农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连几天,农民在工地挖出几座中小型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那时候,不仅农民,就是公社和县上派来的驻队干部,也没有多少文物意识。挖出来的青铜器,胡乱扔在一边,闪着绿莹莹的光泽,大家不仅不把它们当宝贝,而且看着有点晦气。下工后,由队长指定,几个农民用箩筐挑着青铜,来到公社供销社,把文物当废铜卖了,仅卖了10多元钱。

那几年,李家山农民修建农田时,几乎把当地埋藏较浅的墓葬破坏殆尽,挖出青铜器上千件,除了当废铜卖掉的外,其余的全部堆在生产队的仓库里。这件事,又一次引起了云南省博物馆的重视。他们提出,对李家山古滇国出土文物以及墓葬,要组织力量尽快抢救。就在这时,“”开始了,云南文物考古队在“”运动的干扰下,工作无法开展。一个对古滇国文物的抢救行动,无声无息地流产了。古滇国的青铜器,继续在生产队的仓库中沉默。

1972年,云南省博物馆的工作基本恢复,立即组建了以张增棋为领队的四人考古发掘组,奔赴江川县李家山,对古滇国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第一阶段的发掘,耗时两个多月,清理发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余件,大都是精美的青铜器和玛瑙、玉石装饰品。

这次发掘的李家山滇国古墓群,都是竖穴土坑墓。关于墓葬的年代,专家们将其分为早期古墓和晚期古墓两类。早期古墓的年代上限,定为春秋战国时期,下限定为西汉中期;晚期古墓的年代上限,定为西汉中期,下限东汉初期。出土的青铜器,有兵器,主要是戈、啄、狼牙棒等;有生活用具,主要是壶、尊、洗、案等;有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削、凿、纺织工具等。有趣的是,这次还发掘出鼓、葫芦笙等青铜乐器。这些青铜乐器,在中原罕见,带有鲜明的古滇文化特征。专家经过论证,认定李家山古墓群的主人,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滇”人;同时认为,江川县李家山古墓出土的文物与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文物,都属于古滇国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古滇国及其云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

由于条件的限制,李家山滇墓群的发掘工作告一段落。

20年后的1991年5月,一批探矿机器在李家山轰鸣起来。为了寻找硅矿,探矿队在李家山掘出几道深槽,其中一道深槽中,掘出一个中型古墓。也许是时生了变化,人们有了强烈的文物意识。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民工立即认出是文物,是宝贝。他们一轰而上,将文物哄抢一空。

民工在李家山哄抢文物的事件,惊动了江川县文物管理所。他们进入施工现场,追回了大多数被抢文物,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云南省文物局。云南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李家山古墓地详尽勘测后,认定这里还有大量的古墓。后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地、县三级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从1991年12月开始,对李家山古墓进行了第二次正式发掘。

这次发掘,收获更大。4个多月的时间里,发掘古墓58座,其中大墓6座,出土文物2066件(套)。这次出土的文物,有礼器,主要是铜鼓、铜贮贝器、铜俑、铜编钟等;有兵器,主要是铜狼牙棒、铜鱼、铜矛等;有生活用品,主要是铜铃、铜策、金钏、玛瑙扣饰等。同时,还出土了用金、玉、绿松石等材料做成的珠管和珠襦。珠襦是珠宝和毛皮缀织而成的一种短衣。这种珍贵的衣服,在古滇国时代,非常昂贵,非王室贵族中的显赫人物所穿莫属。

李家山古墓群的发掘,出土文物一次比一次多。专家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李家山古墓群的重要价值,开始重新评价李家山古墓群在古滇国历史上的地位。

晋宁县石寨山的古滇国墓葬中,发现了滇王金印,因此有人认为,石寨山古墓群为古滇国王族墓地,其中出土滇王金印的6号墓,有可能是滇王墓。李家山古墓的第一次发掘中,没有出现金器。据此,有专家认为,李家山古墓群虽属古滇国墓葬群,但同石寨山古墓群相比,墓主的社会地位低得多。可是,这次发掘中,出土了不少金器、玉器和珠宝,迫使专家们改变了看法。他们认为,从李家山一些大墓墓主的随葬品看,墓主的社会地位在古滇国相当高,一些墓主的地位,不低于石寨山滇王墓墓主的地位。特别是85号大墓,出土文物120多件,其中主要是金器,如金簪、金兽饰、金剑鞘等,还有青铜剑、矛、斧等兵器。也许,85号墓的墓主也是一位滇王。如果85号墓的墓主是一位滇王,那么,李家山古墓群,也应该属于滇王王室成员墓地。

遗憾的是,上述说法都是当代人的主观推测。由于古滇国没有自己的文字,出土文物中,也没有带文字的器物,李家山古墓群的墓主是谁,是一般贵族,还是王室成员,抑或是其他什么人?都是难解的谜。

一个青铜王国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由于材料匮乏,古滇国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滇池及附近地区,先后发掘古滇国时期的文化遗址30余处,出土文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装饰品等5大类80余种,共1万余件,为研究古滇国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早已被人遗忘的古滇国和古滇文化,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重新向人们走来。

最让人兴奋的是数千件古滇国青铜器的出现。仅在李家山和石寨山古墓遗址中,就出土如此丰富多样的古代青铜器,专家无不惊叹:古滇国原来是一个青铜王国!

古滇国青铜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生动活泼、制作工艺的异常精湛、制作风格的民族特色和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质。

在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青铜器,还没有发现像古滇人那样,无论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还是兵器、乐器、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来制作。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青铜器时代,使用青铜器都是一种奢侈的行为。古代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主要是兵器和礼乐器。古滇国的青铜器中,除了中原地区常见的器物外,还有铜伞、铜枕和成套的纺织工具。这些铜伞、铜枕和成套的纺织工具,大都是当时使用的实物。正是这些生活用具的出现,使人们了解到古滇国青铜器具有鲜明的生活实用性质。

在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中,还有大量生活用品的模仿器物,如微缩的房屋、舞台,兵器中的铜铠甲、铜箭等。这些器物,在中国仅见于古滇国出土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古滇国青铜器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活实用性。

古滇国青铜器上的图案造型,也非常特别。这些图案,多数由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当地人的生活场景构成。据统计,古滇国青铜器上,仅动物题材的装饰图案,就达40余种。大到老虎、豹子,小到蝴蝶、甲虫,无不进入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难能可贵的是,图案中的动植物造型,大都用写实手法来表现,个个逼真生动,富有情趣,十分自然。这种表现手法,同中原青铜器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截然不同。

在这些青铜器中,被人们称为稀世珍宝的,是李家山24号墓出土的牛虎铜案。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大型青铜器,长约76厘米,高约48厘米,重30多公斤,由二牛一虎组成。牛虎铜案以一头站立的大牛为主体,牛的四脚为案腿,牛背呈椭圆形展开,背顶呈凹状构成了案面;大牛硕大的牛头、粗壮的颈部和朝天的双角,组成铜案的一端,大牛尾部,一虎直立,虎爪抓牛臀,虎口咬牛尾,构成铜案的另一端。大牛腹下,横向站着一头牛犊。这件铜案,作为主体的大牛体格健壮,临危不惧;腹下小牛神态自然,不慌不乱;大牛尾部的老虎,面目狰狞,凶猛异常。整个铜案,表现了两个典型细节,一个是饿虎扑食,一个是老牛护犊。在艺术表现上,铜案较好地应运了对比、烘托、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动与静、善与恶、强与弱、大与小的对比,把大牛的护犊本性、小牛的依赖心理和老虎的凶残本质,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大牛头颈巨大,尾部直立一虎,前后重量相等,保持了铜案的平衡;大牛腹下的牛犊,则使铜案重心下移,落地平稳。这种设计,别具匠心,令人叹服。

在日常生活中,“案”作为一种生活用具,作为“桌”的前身,起源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手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出现案。李家山牛虎铜案的出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古滇国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有专家认为,案这种生活用具,是由中原流传到滇国的;李家山牛虎铜案,是中原汉文化对滇文化影响的一个实例。问题是,在中原地区,古代常见的案,大都是木质的,其次是石质的,大型铜案从未发现。古滇国的案,为什么是铜质的?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看,春秋战国一直到两汉时期,西南大多数地区,属于未开发地区;西南各地的土著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相比,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文明程度较低。即使到了20世纪前半叶,云南各地的相当多的少数民族,还处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时代。令人不解的是,在同样的地区,2000年前的古滇国,青铜文化为什么这样发达?他们所使用的大量青铜产自何处?青铜器的铸造地在哪里?这样高水平的青铜冶炼业、铜器制造业,为什么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被人们继承下来……

古滇国的历史扑朔迷离;古滇国有很多解不开的谜。

要真正解开这个青铜王国之谜,也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上一篇:画卦台:中国西部的哲学之台 下一篇:东海书苑:爱书人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