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盛开情感之花

时间:2022-08-08 02:11:57

让语文课堂盛开情感之花

摘要:当前,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日趋重要,语文教学应利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出现情感荒漠化倾向,因情感缺失引起的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不能不引人深思!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健康的情感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而学校教育环境对培养青少年健康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情感教育应该引起我们广泛重视,并且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极好的情感教学舞台。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语文课堂更应是教师迸发激情,学生流淌激情,师生互动激情的情感舞台。

叶圣陶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怀有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学生的“情感的核”既已客观存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实施“好好培养”的工作呢?

一、应该让自己充满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人世间,没有什么比人的真情更能打动人心。情感教学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好的语文课,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合。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点拨要有激情,切不可都一个腔调,一律低八度,让人感到整个课堂缺乏生气,像一潭死水。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找回那份牙牙学语时的激情,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在情怀,并积极创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持久热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的感情是“催化剂”,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语文教学大舞台的优秀导演者。强烈而深厚的感情是达成目标的动力,积极的情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若要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必须调动起自己丰富的情感。因此,本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以及对语文教学的热情,每堂课之前,笔者都会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深入挖掘课本、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结合自己对文本、对生活、对人生的每一份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传递给学生,进而感染每个学生。有艺术水平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充满情感活动和情绪感染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上,教师高尚积极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诵读,给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的桥梁,学生在这样强大的情感磁场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被感染、被熏陶、被震撼,这样的语文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会是一种享受,学生本来趋于淡漠的情感会一次次被重新激发。

二、应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职业学校教与学都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课堂中的一切都让学生感到美好,他们好像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欣赏,学生眼中的老师变得亲切,老师眼中的学生变得更活泼可爱,师生关系比中小学有了较大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接触也更频繁,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被动的、服从的关系,而是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教师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刘国正先生在《说“话”》一文中说:“教师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里刘先生描述的是课堂教学和谐的至高境界。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创新的前提,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如在学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可让学生们读一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讲解中适时插入词中的故事: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年方16岁的王弗,与19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理,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对苏轼说:“春月胜于秋月色。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苏轼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王弗因病去世,归葬于家乡。十年青衫,虽抑郁不得志,但始终对王弗深情不渝、哀思深挚。一夜忽梦爱妻,凄楚哀婉,惊醒后便写下了这首字字血泪天地同悲的《江城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苏轼这个人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一个小小的典故,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但又不是必讲的内容,然而这样宕开一笔,形散而神不散,激起点点情趣浪花,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从流露于学生脸上的会心的微笑,便可知美妙的情怀会熏陶每一位同学的心灵。

三、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引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课文,发展情感。比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我们不能仅仅理解成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感情来,较好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重点章节的表情朗读时应掌握技巧,进行艺术处理,用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文本中蕴藏的深厚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笔者在网上搜索名家的配乐朗读,课堂上让学生聆听名家的诵读,领会诗人写豪情、感沧桑的情怀,调节了课堂气氛。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通过逐字、逐句分析,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大量美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文、图、声并茂,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信息,形象的图文、生动的声音可以诱发学生的形象联想,激发兴趣,营造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增强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辩论及演讲等活动也是渲染情感的辅助手段,如在讲完《孟子四则·齐人有一妻一妾》这则故事后,笔者让学生分配角色,然后表演,将情节生动呈现出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融入课文,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情体验。因此,语文课就成了一种享受。

总之,读书是重要的,学会做人更重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最重要。语文教学应利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还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了健康的情感,学生才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焕.论创造和谐的美育教学氛围[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41-142.

[2]韩文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5):98-99.

[3]朱珠.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增刊):108-109.

[4]饶红涛.寓时代意识培养于高职语文教学之中[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2.

[5]苏晓红.论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3-35.

[6]王生雨.高职教育中怎样开展语文教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5-77.

[7]张涛.谈高职语文教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85-87.

(李玲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226011)

上一篇:在“师生成长共同体”中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参... 下一篇:浅议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