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发

时间:2022-08-08 12:45:58

内容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发

摘要:内容教学法是指将外语语言知识作为学习工具来教授专业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理念。目前,内容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教育界的关注。我国教育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在通过阅读与研究大量国内外相关内容教学法的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内容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内容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75-02

一、引言

内容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以后,一直备受关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将英语运用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适应复合型英语人才(常俊跃、董海楠,2008)。为圆满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并取得外语教学的理想成果,我国教育研究者都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现状的培养复合型综合人才的教学方法。内容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强调以学科专业知识为课程核心,通过外语或者第二语言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CBI及其理论基础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CBI),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圣兰伯特St.Lambert(Lambert & Tucker,1972)的“沉浸式”双语教育实验班(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戴庆宁、吕晔,2004)。“沉浸式”教学实验的成功立马得到了前苏联、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二语、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此教学法开始流行于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随后被引介到中国,并被中国教学学者广泛关注研究。

内容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二语习得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上。内容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建构理论。二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有意义的内容学习理论,Krashen(Krashen 1982:20-30)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这一理论的代表。这两种理论对内容教学法外语教学的要求是,语言教学要求以学习并掌握新知识为目的,新知识的内容要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真实的语境来学习英语翻译、词汇、听说、语法等语言知识,并且能够在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语言输出练习的机会。

三、内容教学法的相关实践研究

内容教学法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语言教育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证研究。国内,常俊跃、董海楠(2008)对英语专业教学方面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对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观察,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在内容依托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教学存在很大优势,绝大部分学生对所开发的课程内容十分感兴趣,提高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动力。曹贤文(2005)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以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具有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该实验的主体工作是对内容教学法的五种模式进行尝试与探索。国外,最早的是在1965年,加拿大的一些教师在幼儿园里开始试行“沉浸式”教学,主要是在教讲英语的学生同时学会讲法语。这种做法开始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流行起来,后来发展到不仅适用于儿童,而且也适合成人的外语学习。从1985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学校进行了CBI各种类型的实验。1985年,印第安纳大学为法国学生讲授“法国文明和文化”课时,由外语教师用这些学生所学的目的语讲授。1986年夏威夷大学的旅游工业管理学院用法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开设旅游课。耶鲁大学从1987年起每年暑假举办两期CBI性质的培训班,每次为期六周,招生对象主要是报考“法律”和“工商”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的外国留学生,也有想要进一步提高本方面英语水平的工作人员。CBI进行的时间最长,最成功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四、内容教学法的五种代表性教学模式

CBI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并没有单一的模式(Stryker & Leaver,1997)。内容教学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沉浸模式”即通过利用目的语来作为课堂讲授专业课的工具来使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知识。(2)“保护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来利用外语讲解专业学科知识内容的授课方式。(3)“辅助模式”即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一种授课方式。“辅助模式”需要专业课老师和语言课老师共同密切的合作来展开教学,分别负责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教学。最后将通过专业课测试学科知识、语言课测试语言知识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4)“主题模式”即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来选择主题、话题在二语情景中进行语言教学。教师应选择略高于学习者水平的主题,围绕选择的话题、主题,结合听说读写,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各项语言技能,来开展综合训练,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5)“内容模式”即通过利用内容来进行训练的语言课程。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学科专业知识里面来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内容教学法的优点与不足

内容教学法的优点:(1)内容教学法通过将专业学科知识与外语语言知识相结合,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动力,还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信心。(2)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内容与语言的结合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能力。(3)内容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法,丰富了外语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于语言与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的需求。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内容教学法并非十分完美,它也有其不足之处:(1)内容教学法是通过语言媒介来进行专业内容授课,因此它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很高的外语水平,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各科综合知识,这对于外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内容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一定要求,这对于我们大部分学生包括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3)内容教学法对于教材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了教师备课前的复杂性。(4)由于内容教学法结合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面比较狭窄,无法进行统一的语言能力测试,难以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估,增加了教学评价的难度。

六、内容教学法对于我国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

内容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习得理论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将外语学习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达到外语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都掌握的效果。我国现如今的外语教育与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将外语仅仅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来进行单独孤立的学习,使得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枯燥,困难。让学生实用目标与而不是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最终目标语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这种教学理念被认为是发展语言能力更为自然的一种方式,与我们最初学习母语的方式相一致。(Peachey,1999)。

1.现今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足点: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锻炼并熟能运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

2.内容教学法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不足提出的补偿作用及措施:内容教学法对我国现今课堂语言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地学习方法。

七、结语

随着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英语与各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专业学科知识,已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内容教学法很好地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提高英语综合学习的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内容教学法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通过与我国的实际英语教学现况相结合,已逐渐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广泛被采用。内容教学法是建立在认知科学与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且也在世界各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为我国的实际教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Brinton,D. M.,Snow,M. & Wesche,M. B.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89.

[2]Peachey,N.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5,1999.

[3]曹贤文.内容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7-11.

[4]常俊跃,董海楠.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37-39.

[5]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20-30.

上一篇: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不做班级小霸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