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圣归来》看中国动画中的文化回归

时间:2022-10-30 04:42:35

从《大圣归来》看中国动画中的文化回归

[摘要]电视、电影是新世纪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动画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的外国动画片进入中国,中国的动画产业逐渐消失,如何在强大的外来文化下立足是中国动画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经典著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分析影片中的造型、场景等艺术特色,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关键词]《大圣归来》;民族文化;造型

2015年暑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全国热映,虽然它只是一部动画电影,折射的却是现实主题。在电影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500年,在民间齐天大圣便成为一个传说,在众人心中他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英雄。影片的开始讲述了长安城山妖横行霸道,唐僧的前世就是江流儿,他的父母在与山妖搏斗时丧生,后来江流儿被好心的僧人收养,江流儿渐渐长大,视齐天大圣为自己的英雄。

有一天,山妖出山来劫掠村庄里的童男童女,小小年纪的江流儿因救下了一个小女孩,惹怒了山妖,遭到山妖一路的追杀,在逃跑的路上,误入了五行山,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被解除封印的孙悟空手腕尚未解封,没有了往日的桀骜不驯,此时的他变得落魄不堪,只不过是一只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普通猴子罢了。他更像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中年人,在生活中的琐事、工作的重压之下想回到从前,回到原来安静平凡的日子。后来因为突然遇到了江流儿,他从开始的手足无措,觉得江流儿在身边是一种负担,到后来逐渐发现这个小孩竟然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惊喜,甚至是自己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于是他在迷茫中找回了自己,战胜了邪恶。

一、《大圣归来》的艺术特色

(一)《大圣归来》的创作过程

2007年,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田晓鹏的带领下展开创作。早在1997年,田晓鹏就萌生了制作动画电影的想法,他曾经参与制作了我们都熟知的大型电视动画片《西游记》。影片借鉴了20世纪80年代经典动画《大闹天宫》的经典曲目,同时,在片中结合很多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形式,如戏曲、山西的皮影戏、四川的变脸等。《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在原有猴、人、神三合一的形象基础之上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元素,塑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感的齐天大圣。唐僧以他的前世中的第一世,一个聪明伶俐且正义勇敢的小男孩形象出现。影片中的反面人物混沌不像以往以丑恶的形象出现,而是以一个潇洒、帅气的造型出现。整部影片创作历时八年,八年的创作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由于田晓鹏和他团队的坚持与努力,创造了又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

(二)《大圣归来》的主题内涵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被描绘成一个盖世英雄,它机智、灵敏、勇敢,同时具有反抗压迫、战胜邪恶的战斗精神。吴承恩使它成为文学史上又一个艺术典型。相比经典文学著作而言,电影《大圣归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斗争。从五指山出来的孙悟空不再是那个可以大闹龙宫、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而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失去了法力,仅仅是一只落魄的猴子而已。孙悟空被年幼的小“唐僧”感动,经过内心一系列的斗争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终于战胜了自己并重拾信心。《大圣归来》讲述的是一个认识自己、肯定自己、重拾自我的过程。

(三)《大圣归来》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形象在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早已经深入人心,不同的影片塑造了不一样的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人、神、兽三合一的形象,他既有动物的外貌特征:尖嘴猴腮、红屁股、长尾巴 ,还是一个可以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神猴形象。《大闹天宫》略去了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这一情节,把孙悟空写成了一个不败的神话、一个反抗到底的人物形象。《大话西游》当中的孙悟空充满嘻哈搞笑,和凡人一样具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凡人一样有着无尽的痛苦和矛盾。《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颠覆了所有经典中的形象,展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一个阴险、狡猾、隐忍、充满兽性的猴子形象。《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以一副颓败的大叔形象出现,没有了往日的光辉与荣耀,故事更多地描绘了大圣内心的挣扎,更贴近人性的一面。

在造型方面,《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可以说称不上是“美猴王”。《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京剧的脸谱设计出来的,他具有典型的猴子形象:“棕色毛发, 月牙眉毛, 眼睛和鼻子被红色的心形所包围,嘴是条长长的线,嘴角又根据猴子嘴形特点增加了简单的纹饰,简单大方而又艳丽瑰奇。而服装也是深入人心,黄色上衣、虎皮短裙、红色长裤、足穿一双黑靴子。身手矫健,比例和谐,幽默搞笑。”①在《大圣归来》中,齐天大圣面部被设计得很长,更接近大猩猩,脸上有明显的法令纹,杂乱的棕色毛发,是一个典型的中年大叔的形象。按照大圣的内心变化过程,设计团队共设计了三套行头:第一套服装是在影片开头,被压在五指山之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大圣身披红斗篷,衣着铠甲,精神抖擞,头饰上还插有两根长翎子,夸张绚丽,这套服装是为了致敬《大闹天宫》,同时唤起人们心中经典的大圣形象;第二套服装,上身穿一件破旧的黄色粗布衣服,下身穿了一条粗布的蓝灰色裤子。用在五指山封印之时,衬托大圣失去法术的无能为力和软弱;第三套用在英雄和反派战斗之时,清晰强大、纹路分明,衣着华丽,代表了对自己的肯定和勇于战胜邪恶的决心。在大圣服装的设计上都参照、汲取了唐代铠甲的设计元素。

大圣除了面部设计得比较长之外,整个形象也具有个性化,被设计得又瘦又高,与江流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唐僧有着一种如父如子的特殊感情。黑格尔《美学》 中宣称: “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②导演田晓鹏认为大圣应该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乔峰那样,是一位东方侠客的形象,为了体现孙悟空在这一世的沧桑经历,创作者突破旧的审美,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塑造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形象,加之形象的独特性格,使观者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形象内在的情绪,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呼唤“真儿童”的回归 下一篇:小精豆斗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