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期望分析

时间:2022-08-08 12:23:48

新型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期望分析

摘要 分析了新型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期望,以期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促进农民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新型农民;学习;心理特点;心理期望

中图分类号 G442;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87-01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求,承担着新型农民培训任务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采用适应农民学习特点和心理期望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通过素质提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新型农民。

1 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特点

1.1 学习目的明确,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农民在科技带动生产的心理作用下,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科技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显著效益是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动力来源。他们学习的目的和动机都来自生产、加工、经营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学习科技知识与个人家庭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地位、寻求个人发展,以及对子女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1]。

农民在市场经济和科技兴农的影响下,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2]。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加工、经营和生活等各项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应用有着在校学生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具有较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其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积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2 精力分散,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承担着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精力分散,记忆能力较差。由于农民大多是生产劳动者、家庭负担者,还有较多的社会活动、子女教育等问题,加上年龄较大,精力容易分散,记忆能力较差。因此,虽然其接受知识快,但是如果不用于实践操作,遗忘也快。农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庭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在社会竞争心理作用下,青壮年农民为了家庭致富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农忙时在家生产,农闲时想外出“淘金”;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肩负了主要家庭劳务,参加学习时间少、困难大。另外,农民要自行安排生产劳动时间,作息制度不统一,而且学习时间分散、不易集中。

1.3 惧怕风险,注重经济效益

农民存在惧怕风险和从众心理,但容易相互间学习。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敢冒风险,从众心理重,创新能力差。在生产实践中只要有一户生产、试验成功,相互间容易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交流方式,特别是革新技术的传播[3-4]。同时,部分农民重经济效益、轻教育培训。目前,农民经过经营土地、外出务工等方式,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从事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粗放式经营的项目,这些项目收入虽然可观,但缺乏发展后劲。农民未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小富即安,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参加培训,即使参加,也希望立竿见影,迅速产生效益,这种思想意识大大阻碍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 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心理期望

2.1 获得收益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学习后获得好的收益。农民在生产上遇到了技术问题,希望改革和致富,但缺少相应的途径,则产生了学习科技的欲望。学习中他们期望教师能关心其实际问题,了解其学习心情,在施教过程中最好教学目的能与他们的致富要求相一致,使他们学习后能用得上,用就有效,并能获得收益,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当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在当地经过试验、示范,证明比传统品种、技术、方法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后才能接受和应用,改革创新能力差。同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科技知识具有实际、实用、经济、有效的特点,而不是增加他们更多的学习费用和经济困难。

2.3 为决策提供帮助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学习中能够帮助其进行决策分析。农民有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生产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不需要围绕已经掌握的知识过多讲解,而是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或技术革新措施,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分析,预测市场前景。

2.4 采取鼓励灵活的教学方式

农民年龄参差不齐,期望教师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科技。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农民,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缺乏信心,感到年龄大了还当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或者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较大,产生退缩情绪。这就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热情主动与其交流互动、讨论座谈,鼓励他们,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唤起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新颖、实用,激发其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农民期盼更加灵活、实际的教学方式。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加之农民的理解能力有限,有很多实际操作问题农民难以掌握,农民期望专家能够深(下转第389页)

(上接第387页)

入农田、工厂、养殖厂现场讲课,现场传授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农民会觉得通俗易懂,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3 结语

总之,新型农民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发展生态、高效和现代农业过程中,对新型农民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必须是具有现代文化科技意识,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更高于传统意义的农民。这就对教育培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全面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心理期望,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以博爱之心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构建繁荣、富强、生态、文明、民主、和谐农村服务。

4 参考文献

[1] 黄建.河南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75-78.

[2] 李辉,白新杰,赵志良.中国农民心理和谐的结构特征[J].心理研究,2011,4(5):49-55.

[3] 王晓强.农民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新型农民培训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96-397.

[4] 邵振中.创业培训中农民学习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6):161-162.

上一篇:新形势下城乡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畹町经济开发区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