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物价与工资

时间:2022-08-08 10:58:39

深圳的物价与工资

编者的话:青年朋友们都很关心深圳。不少人来信询问那里的物价与工资情况。本文作者是位经济科学工作者,不久前考察了深圳。现在就请他来简要回答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吧。

不少人说深圳那里东西贵。实际情况怎样呢?

青年朋友们也许知道,反映市场物价变动情况的重要标志是“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与某一时期的价格作对比而计算出的一种“动态相对数”。你要知道不同时期商品零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吗?你要知道这种变动的程度吗?只要分析研究一下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就可以了。全国如此,一个地区也是如此。

深圳经济特区是1979年开始创办的。从物价指数来分析,五年来,物价变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一1981年秋,是物价急剧上涨阶段。据统计,1981年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78年上升42%,三年期间平均每年上升12.4%。上升指数达到“双位数”,应该说是比较高的。

第二阶段:是从1981年秋—1982年末。这一阶段,物价上升的速度开始减弱。据统计,1982年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1年上升7.8%,与前三年相比,上升速度明显减弱。

第三阶段是1982年底至今。据调查,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定必须稳定和基本稳定的39大类194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主要收费价格,1983年底与1982年底相比,上升的有52种,升幅8.4%;下降的17种,降幅17%;持平的125种,升降相抵后上升2.5%。可以说是“有升有降,大体平衡”。

以上是从社会商品零售总的情况来看的,至于不同类别的商品,其价格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就大类来说,日用工业品的零售价格比较稳定,价格水平比内地稍低;农副产品中的粮、油等定量商品价格一直稳定,价格水平也不比内地高,如定量供应的标准粉每斤0.17元,富强粉每斤0.28元,三号米每斤0.142元,食油每斤0.93元,这些都与内地差不多;问题主要出在副食品价格上。前面讲的物价急剧上涨,就其关键因素而言,主要也是副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涨,例如:白菜,1977年集市上每斤价格为0.06元,1979年为0.15元,1981年为0.21元;菜心,1977年每斤0.10元,1979年0.20元,1982年每斤0.25元。由于副食品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使居民在吃的方面的消费值也随之增加。不少去过深圳的同志感到那里“物价贵”,我想主要是由此形成的印象吧?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为何物价急剧上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国际市场(特别是港澳市场)的影响之外,主要是由于社会购买力急剧增长,而消费品特别是副食品供应一时跟不上而造成的。社会购买力急剧增长有如下三个因素:(1)职工总数及城乡居民收入骤然大幅度增加;(2)出入境人数和境外汇入急剧增加;(3)城市建设和国内外投资也形成巨大的需求。在购买力急剧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深圳原有的农副业生产相对落后(创办特区后虽抓了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但要真正能够提供大量副食品则需要有一个过程),这样商品的供应不能随着购买力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急剧上升。

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某些商品特别是副食品价格激烈波动的情况下,深圳从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愿望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市场物价。例如,在生产领域,加强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积极开拓、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市场货源;同时加强市场物价管理等等。由于采取上述措施,1983年以来,深圳的物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具体表现在:(1)定量供应的商品,零售价格稳定;(2)敞开供应的商品,价格基本稳定;(3)议价购销商品,价格普遍下降;(4)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稳中带降。据统计,1983年与1982年相比,国营商业零售牌价指数上升了2.7%,集市贸易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了1.6%,议价商品价格指数则下降了4.5%。从总体上看,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了2.1%,与同期全国城市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9%相比,这个幅度并不是很高的。

总之,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初期,物价确曾有过急剧上升,但经过几年努力,现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不加分析地说深圳特区物价水平“特高”、“特涨”,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深圳的工资情况怎样,他们的工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

考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除了要看市场物价之外,还要同时看社会成员的工资收入如何。

创办经济特区以前,深圳实行的是与内地相同的工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弊病是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繁多,工资管理体制上统得过死,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也比较低。据统计,1978年,深圳职工的平均工资每月只有47元。

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着手进行工资制度的改革,其间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试验。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我曾深入了解了蛇口工业区实行结构工资制的情况,我感到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所谓结构工资制,就是把工资结构分解成若干部分。蛇口工业区把工资分为四个组成部份,即:

职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职务、职称)工资+边防津贴、副食补贴+浮动工资基本工资是维持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暂定为职工原在内地的标准工资按十类地区工资标准支付。边防津贴、副食补贴,是工业区仅保留的两项补贴,边防补贴每月15元,副食补贴每月5元。岗位、职务、职称工资体现不同职务、职称或岗位的劳动差别,具体分为15个等级,最低等级30元,最高等级158元。浮动工资亦称“效益工资”,即把职工的个人利益直接地、及时地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员工本人的劳动贡献大小来评定,不保底,不封顶,上下浮动。把上述四部分工资收入加起来就是员工的工资收入。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蛇口工业区直属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93.76元。职工最低收入为每月144元人民币(系一级工),最高工资为每月414元人民币。

蛇口工业区的工资改革还属于试验的性质,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八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中亦实行这种结构分解的工资制度,他们将工资结构分解为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和年功工资三个组成部分。基本工资不分工人和干部,统一规定一个相同的工资额;职务工资根据职务、职称、岗位的变化而升降;年功工资则以工龄为主,结合考勤、考绩确定,工龄越长,年功工资越多。这个工资改革方案实行后,原来的等级工资制便相应废除,并取消原来的奖金和补贴(国家统一规定的工种津贴、补贴可继续发放)。

以上是深圳经济特区工资制度改革的情况。那么,在这几年中,职工的工资水平又如何呢?我向大家提供这样一组平均工资的数字:1978年每月为47元,1979年增到66元,1980年为87元,1981年为96元,到1983年已达131元(如加上其他补贴32元,共163元)。显然,职工的平均工资是逐年增长的。大家可以算一算,从1978年的47元增加到131元,提高了多少?几乎是两倍呀!而同一时期物价指数上升多少呢?据统计,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983年比1978年仅增长44.6%。这充分说明工资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物价的增长幅度,显然,职工的实际收入是增加的。我们在深圳调查时了解到,无论是社会商品销售量,还是城乡储蓄存款;无论是日用消费的消费水平,还是居民的居住水平,都是大幅度上升趋势。这些都说明,尽管物价水平有所变动,但人民的生活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上一篇:国务院特区办公室负责 下一篇:“女强人”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