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段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时间:2022-08-08 05:40:33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段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地处太行山东麓,穿越区域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区及丘陵河谷为主。沿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取、弃土数量大,对原地貌、土地和植被扰动面广、破坏面较大。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有必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治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这不仅关系到该工程本身的建设和运行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渠道沿线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下游公共设施的安全。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经验

Abstract: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s located in the Taihang Mountain in Shandong, through the regional geomorphic types in hilly area and hilly valley. Topograph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 large number of waste soil, disturbance of the original landform, soil and vegetation is wide, the failure surface is larger.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inimizing the cause and prevention of construction of new soil and water loss,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the project itself,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channel along the line to protect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people and the downstream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Keyword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erosion; engineer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华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前期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通过石津渠、沙河总干渠、唐河总干渠,将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和西大洋4座水库的水输送到北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大纲进行了评审,2003年编制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2006年,水利部批复了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本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大,弃渣场多,弃渣分为集中弃渣和渠线弃渣两种形式。经中线干线管理局在多次开会研究及现场查勘的情况下,本着保护农民群众利益,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将变更后的弃渣场主要利用了附近大坑、山沟、古河道、山坡地、平地等。

根据工程特点,遵循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并重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施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挡墙、护坡、截排水沟、土地整治,栽植乔、灌木和撒播草籽,施工过程中,开挖了临时排水沟,采取了编织袋装土拦挡和临时遮盖措施。上述措施对工程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了有效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同城在通过竣工验收后,特别是通水期间,应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通水、工程运行以及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益处。

2、工程概况及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2.1工程概况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途经石家庄市的新华区、正定、新乐;保定市的曲阳、定州、唐县、顺平、满城、徐水、易县、涞水、涿州等12个县(县级市或区),渠道总长227.375Km,其中渠道长200.430Km,建筑物长26.945Km。沿线布置交叉建筑物共445座,起止点设计流量分别为220m3/s、50 m3/s,总水头差为16.108m。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渠道、隧洞工程、各类交叉建筑物、控制建筑物及其连接工程等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附属建筑物、防护工程及穿渠工程的上下游连接段等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及水土保持工程已基本完工,通过竣工验收。

2.2项目区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

本渠段穿行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南部处于平原区,北部处于丘陵区,最高点为吴庄石牛山顶,高程450.0m,最低点为漕河河床,高程45.0m,相对高差约400m。

石家庄至唐县为平原,唐县至下车亭隧洞出口为浅山丘陵地带,以下进入广阔的拒马河冲积洪积扇,直至冀京边界。总干渠左侧为太行山脉,山高坡陡,连绵起伏,最高峰五台山北台顶海拔高程3058m。太行山脊线以东为迎风山坡,分布有众多东西向河道与总干渠相交。渠段沿线多属倾斜平原、垅岗及丘陵地貌,覆盖层由山麓坡积物和冲积洪积物构成,表层土壤以壤土、砂壤土、砂土及碎石土为主。山丘区土层瘠薄,多有岩石。

该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黄土,部分是古洪冲积物,还有钙质残积物和红黄土分布。本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类,包括石灰性褐土、褐性褐土和潮褐土,土层较厚,肥力中等,土壤表层物理性状较好,适宜作物生长。本区植被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夏季植被覆盖度较高,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

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7540.44hm2,其中项目建设区7250.72hm2,直接影响区289.72hm2。

初步设计阶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9360.2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8799.16hm2,直接影响区561.11hm2。

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范围6000.64 hm2,其中项目建设区5974.08 hm2,直接影响区26.56 hm2。

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工程永久占地3368.60 hm2。

4、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4.1主体工程施工区防护:混凝土、浆砌石及框格护坡,挡土墙,排水系统,植物护坡,绿化带,管理站绿化,临时拦挡、排水、覆盖措施。

4.2.弃土弃渣场防护:拦渣堤,挡渣墙,砌石护坡,排水沟,土地整治,植物护坡,顶面林草种植,临时拦挡、排水措施。

4.3.料场防护:挡水埂,排水措施,土地整治,临时挡护,复耕或植被恢复。

4.4.生产生活区防护:挡土墙,护坡,土地整治,绿化,临时拦挡、沉淀池、排水措施。

4.5.施工道路防护:挡土墙,护坡,土地整治,防护林,临时拦挡、排水措施。

5、水土保持工程实施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08年5月20日通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的临时通水验收,2008年9月28日建成通水。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工期进度适度安排,实施时间为2003年12月~2012年6月。

工程措施主要采取了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等措施。完成主要工程量为浆砌石护坡6.33万m3,干砌石护坡1.65万m3,浆砌石挡墙18.24万m3,渣料回填20.92万m3,挡墙基础开挖7.61万m3,土方开挖58.75万m3,排水沟开挖5.81万m3,浆砌石排水沟0.77万m3,削坡60.94万m3,土工防尘网68.22万m2,表土剥离36.64万m3,土地平整41.35 hm2。

植物措施实际完成绿化面积722.58 hm2,种植乔木221076株,灌木3987068株,草坪面积308.229 hm2,撒播草籽22692 kg;其中水土保持工程新增种植乔木26587株,灌木3195523株,植草111.449 hm2,撒播草籽22692 kg;主体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量:栽植乔木194489株,灌木791545株,铺草皮196.78 hm2(坡面面积)。

临时措施实际完成人工清表66.6m3,防水布12471m2,袋装土填筑849m3,土地平整1969m2,袋装石围堰984m3,挡水围堰填筑1815.5m3,挡水土埝8522m3,挡水土埂7114.8m,临时排水沟262.5m3,临时拦水坝840m3,临时防护堤2650m3,集水坑土方开挖700m3,防尘网682226.9m2,压沙袋10572.46m3,砂袋护砌拆除12363m3和编织袋装土防护201.84m3。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涉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有142个分部工程,6839个单元工程;涉及植物措施的有19个分部工程,292个单元工程。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6、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项目法人,按照国家批准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和监管下,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和各项经营活动。中线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由中线局移民环保局负责协调管理。

7、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与今后工作管理

目前,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落实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涉及文件确定的各项防治任务,回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经验体会:

(1)、统筹规划、编报方案、落实设计是基础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对工程的水土保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规划和设想。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和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篇章,并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水土保持设计,在原设计弃渣原则难以落实情况下,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弃土弃渣场地变更报告和永久弃渣场地绿化设计报告,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予以认真落实,按照设计组织施工,按照规划设计落实各项防治资金,并及时地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保障了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建设,较好地实现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要求。

(2)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是关键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是一项工期较长的大型输水工程,从开工之处,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的实施将是对保障安全生产与生态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中,要求设计和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科学设计、文明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波坏的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检查和验收等各方面管理机制,确保了水土保持工程的全面实施。

(3)、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根据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石家庄至北拒马河段)地理和气象特点,水土保持方案确定在防治措施的具体布置中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在重点低调布设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强“线”和“面”上的林草建设,改善和恢复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植物措施的后效性和生态效应,实现水土流失的根本治理。

依照土石方工程量巨大,工程弃渣因地制宜地选择利用总干渠两岸废弃坑塘、低洼地、未利用地及较差耕地等分散堆放,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地方大量造地,改善了工程区农民的种植条件。

(4)、水土保持工程纳入主体工程管理体系,是水土保持实施的保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文件和会议精神,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施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章可循,保证了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完成。

(5)、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完成

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增强了施工单位、监理大内等参建各方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实进度,推动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在运行管理期间总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技术经验,加强水土保持的检测、检查,同时建立水土保持措施管理养护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对已建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各项措施长效、稳定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参考文章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水利水电部分)》

【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初步设计水土保持设计技术规定》 、

【4】《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工作导则》NSBD10-2007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土保持及水环境》

上一篇:浅议南水北调中线施工现场施工管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桥梁加固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