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方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8-08 05:11:07

浅论地方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素质的培养

【摘 要】在同当前各类媒介的竞争中,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面临着商业性运作与公益性传播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少儿节目主持人如何从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出发,作为“形象代言人”打造地方台品牌少儿节目,锁定并稳定受众群体。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少儿节目 主持人

地方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作为最靠近本土青少年受众的媒介,相对各省级少儿频道、中央台少儿频道,在节目内容形式本地化、举办各类活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地域优势。但地方台的少儿节目,往往受一些条件的制约而面临发展瓶颈,例如频道资源相对稀缺、受众年龄跨度过大、宣传时段受限以及经营效益和收视率的矛盾等。打造地方台品牌少儿节目,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节目主持人,是最重要的影响单元之一。

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最直观最接近受众的媒介,对于塑造和传播栏目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和家长,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少年儿童求知欲强、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有着与成年观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儿童家长对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要求高。这就对少儿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一般主持人的素养之外,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具备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引导儿童健康成长。而处于面临经营效益和收视率的矛盾及其他发展瓶颈的地方电视台,其少儿节目主持人就更要注重自身内在素养的提高,重视主持语言的把握和主持形象的塑造,结合宣传内容,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恰当的主持风格,为节目锁定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一、树立自始至终的职业忠诚度

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而言,首先要树立的是职业忠诚度,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则是对孩子的喜欢和热情。这种喜欢和热情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时热情,而是从自己的职业出发,从心底喜欢孩子,树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感,培养从始至终的职业忠诚度。

对地方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而言,由于地方台少儿节目播出时间短、容易被忽略、节目经济效益及收视率相对于其它经营类节目又相差甚远,许多年轻的主持人还未对儿童节目有深入的了解,认为自己喜欢孩子就能够担当少儿节目主持人,可是往往在节目组待不过半年,就会因为繁琐的工作,难以控制节目现场的局面而无奈退出。这样的局面无论对于主持人本身而言,还是对于期待树立品牌的栏目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主持人作为栏目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要成为一名合格成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就需要从心底树立职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自身的职业忠诚度。

二、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作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都会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触。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年龄的不同,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对节目流程和内容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孩子不理解拍摄、不配合拍摄的情况,主持人作为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就要尽快缓解、解决现场问题,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维护节目拍摄的正常秩序。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基本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好奇心强,耐性有限,善于模仿,凭直觉感知事物等等,这些都是儿童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反应习惯。不了解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就不能很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在传达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的选择上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例如,有的主持人片面地认为同儿童交流就应该多用“嗯嗯”“乖乖”之类的叠声词汇,过度模仿儿童发声,却不知有些儿童在一定阶段,会希望大人将之视为小大人,进行“平等”地对话,过度模仿儿童动作或声音,反而会造成尴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不同的场合,都要洞悉儿童的特殊心理,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因此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储备儿童心理学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在同儿童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引导方式,把握节目录制现场孩子出现的各类跳跃性言语和行为,调整好各类突发状况。

三、塑造健康稳定的伙伴形象

要在地方电视台打造一个品牌少儿节目,塑造一个在儿童和家长心中极具01影响力的主持人形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主持人自身来说,塑造一个健康稳定的伙伴形象,拉近儿童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收获一批稳定的小观众。我们提到央视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第一印象就是鞠萍姐姐这个形象。给主持人名字后加一个“姐姐”的称谓,让儿童观众可以很快记住主持人的名字,再加上鞠萍本身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这种大姐姐的形象在儿童观众的心中留下很久的印象。而类似金龟子这样通过电视动画故事打造的动画形象主持人,也无疑会让儿童观众很快记住并熟知。

根据电视台本身的宣传需要和节目定位,结合自身形象,再通过合适的服装、化妆,塑造一个类似“大姐姐”、“大哥哥”的伙伴形象,既能同儿童观众一起玩乐,又通过节目内容形象化地传达儿童能接受的知识和道理。通过长期的形象塑造,打造一个健康的、稳定的主持人形象,使得儿童观众心中确定了这样一位伙伴,从而按时固定地收看栏目。这其实也是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直接形成的一种约会意识。

四、培养全面的个人素养

由于地方台少儿节目每天播出时间有限,大多将年龄段锁定在4-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上,节目编排则多为周一至周五以幼儿年龄段的动画片为主,周末以小学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为主。相对一到两名的主持人的配备来说,就要求主持人能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扮演不同角色,根据不同的收视人群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等。

笔者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的《宝贝豆丁》栏目,从2007年2月开播至今,已制作了近三千期节目,现栏目构架为周日至周五“小主播微新闻”加身体律动再加动画片,结合周六的“成长训练营”30分钟全自采的节目内容进行播出。栏目配备了两名主持人,这两名主持人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会略有不同。在周日至周五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收视群体的时段中,主持人就需要又唱又跳,结合丰富的肢体语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节目内容;而到了周六版块,主要面对的是以小学年龄阶段以及家长群体为主要的收视群体,主持人在语音语调上、服饰着装上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节目内容也从歌舞表演转到结合少儿心理成长的分析引导为主。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的多变,收视群体的跨度较大无疑对主持人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较为全面的个人能力。从与音乐舞蹈相关的艺术修养,到对当前新奇有趣的微新闻的时尚触觉、节目中呈现的各种儿童成长现象、对社会上各种儿童教育理论或实践的了解等,都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敏锐的嗅觉以及日常积累的文学艺术修养,结合电视语言来予以呈现,从而使电视机前的受众能更好的理解节目的精神实质。

五、具备较强的编导能力

早期曾有不少电视台尝试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来担当少儿节目主持人,最终却都难以胜任。究其原因,虽然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少儿心理理论基础,对儿童也具有热情,在音乐、语言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但由于不具备电视编导能力,不能很好地领会编导意图,打造稳定的节目风格。

一名成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拿到编导稿件之后,不仅仅只是背诵稿件文字,而是透过文字描述领会编导深层次所要表达的节目信息,然后转化为自己的意识,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情感来深情并茂、恰如其分地传递节目实质。要想成为一名能传达栏目品牌形象的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全程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去,从前期策划、编辑到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这些都能帮助主持人更好把握节目,在节目现场遇到突发状况之后,较强的编导能力也能转化为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

六、亲切形象的语言表达风格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主持人综合能力、临场反应的集中体现。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儿童这群独特的受众,更需要培养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塑造亲切形象的语言表达风格。

首先,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太成熟,正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对于比较大人化的思想和书面化的语言理解还不是特别到位。为了小朋友们能充分理解节目内容并且吸引他们的关注,节目的内容到形式都应平易近人。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上,就要以简单的词汇、形象化地表述来传达节目内容,并充分利用表情、肢体语言等,让少儿能自然轻松的理解接受。

其次,在同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上,要秉持亲切的形象,用充分的耐心来同儿童对话。主持人经常要同小朋友一起录制节目,除了在棚外,也有很多户外或者公开场合的场所,要帮助孩子消除录制节目的紧张感,引导他们理解节目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引导他们遵守拍摄的秩序,就需要用足够的耐心、亲切的语言和笑容多加鼓励,保证节目录制的顺利进行,小朋友的技艺和潜能也能充分发挥。

总的来说,少儿节目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部分,即使面对商业性运作和公益性传播的矛盾,地方电视台也要坚持打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电视少儿节目,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引导他们走过成长的重要阶段。少儿节目主持人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要从上面所述的六个方面入手,从心底培养对这一职业的热爱,不断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栏目的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创造出符合少儿成长心理和发挥少儿潜能的优秀节目。

参考文献

①张瑞红,《少儿频道的本土化策略》,《新闻前哨》,2010(5):36-38

②陆海艳,《关注未成年人 办好少儿节目——地市级电视台少儿节目发展思考》,《当代电视》,2008(11):80-81

③庞丹,《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选择与职业素养》,《安徽文学》,2011(10):286

④林耀斌、矫韶辉、位在东,《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青年记者》,2008(3):74

⑤任燕,《试论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构建》,《新闻界》,2011(3):121-126

(作者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上一篇:微博和微信的优劣比较 下一篇:报网深度融合 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