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时间:2022-08-08 05:09:0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理念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针对目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应以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详细构建课程体系,并按照企业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结合机电类企业资格标准培养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高职机电专业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的重要载体。要培养学生,就要明确怎样构建课程体系、依据什么构建课程体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总不能跳出传统学科体系的范畴,课程设计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职业工作的需要。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已成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设计基础,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必备知识,具备机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和心理素养,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步骤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交流、毕业生反馈得到高职机电专业核心岗位(见表1)。

表1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岗位分析

二、教学项目设计

根据工作岗位,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将工作任务中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见图2)。通过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及拓展能力等的分阶段培养,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下机电专业所需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图2 教学项目设计

三、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工作步骤组织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见表2)。

表2 核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四、教学实施

按照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环节来组织和设计教学,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组成一个学习情境(见表3)。

表3 教学实施步骤及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与角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要求紧密贴合,从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出发,详细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及内容,结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效衔接,专业教育与专业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突出专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6-50.

[3]任云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5]韩亚军,周洋,朱亚红,韩亚军,周洋,朱亚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6]魏良庆,蔡友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登记号:ZYB111)

上一篇:浅析盐碱地种稻技术 下一篇:由新课程理念的转变谈对体育教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