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跃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8-08 05:07:08

浅谈活跃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几点尝试

这些年来,因工作和教学需要,连续教了几届春季分流班的学生,用现在时兴的称谓曰“学困生”,在学习上他们属“弱势群体”,许多学生连小学、初中的知识都没掌握好,而现在又要上中职物理课程,什么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概念、公式等内容都觉得枯燥乏味、兴趣索然、甚至听不懂。课堂上趴在桌上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现象不足为怪,加上大多数的孩子为独生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经济上的放宽,“衣来伸手,饭来口张”的习惯和现代的网络、电视的普及宅男宅女现象屡有出现。潜在塑造了孩子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多少存在懒惰的性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因本职校处在郊区,更有部分省外籍的学生,因家长迫于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忙于养家糊口,失去对孩子的管教。使学生性格过于放纵,课堂上喜欢张扬,纪律意识淡薄,这都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教师只能在类似玲珑满目的古董市场捡漏,偶尔捡三、五个学生重点培养,造成教育质量逐年下降。但是,如果我们以此为由,听之任之地让此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违背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责。

当然了,教师的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你讲我听,你考我背的教学方式仍占椐主要方式,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想纳入教师思维框架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消极、畏难和厌倦情绪。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必然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情绪处于疲劳休眠状态,教学效果相当差。教师越教越难,学生越教越少,增加了职校的办学难度,影响学校的发展。而我校又是以理工科为主的职业学校,物理学更成为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中的重点课程,如果无法在教学上做到“独到之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引人入胜地让学生学好、学会,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特点鲜明、技术精湛”的合格应用技术人才将变成一句空话。怎样让中职学校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效果更显著,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下面谈谈笔者在活跃物理课堂氛围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贴近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中职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参与下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就如演播一场电影,学生只是观众,充其量只是在某些精彩情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遐想。而学生却体会不到参与的兴奋、创造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而我校中职物理课程是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由张明明主编。其教材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既注意科学性,又注意与生活、专业和社会的联系,较多地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将来工作中会碰到的实例。

例如:在第一章/《运动与力》课程内容中有关长度的测量,笔者采用设置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采用何种方法测量从校门口到家的距离?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回答,经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如下:(1)骑摩托车用里程表测量;(2)用卷尺测量;(3)用铁环滚动测量;(4)用自行车测量,量出车轮周长,记录从校门口到家共蹬了多少圈(必须始终蹬脚踏板,不能停);(5)在自行车前轮拴一软铁丝,车轮每转一周,软铁丝都会碰前叉响一次,记录下车轮转动的圈数,根据车轮周长,算出距离。根据安全、方便、快捷、较准确的原则,经过激烈争论,同学们得出采用第五种方案最隹。这种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急于学习新课程的学习欲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享受知识探索上自主性带来的快乐,获得成功感,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认知。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有些物理现象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问题是我们没有去细心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如果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探讨、去解释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问题,那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将不断提高,并会从被动性向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学生集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师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第一章/《运动与力》的笫三节/《重力、弹力、摩擦力》,老师在解说重力时,提到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的作用,因此叫做万有引力。还没等我发问,一位同学就急忙插嘴说:“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力气跟我们差不多,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一时搞得我有点猝不得防,如果敷衍一下,也是可以,但直觉告诉我,这是培养学生大胆质凝、敢于探索积极思维的一次良机,于是顺水推舟和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这一做法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漾溢着快乐的笑容,不就是这“插嘴”的火花引燃了全班同学求知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吗?

学生的插嘴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殊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契机,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因此,我们要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让课堂教学多一点民主,少一点“纪律”,多一点活跃,少一点沉闷。教师要保护这种“插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新奇的事物,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好奇心的事物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遥想当年,笔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初中,第一节化学课,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来的一位女老师,笫一句话问同学,什么叫化学,全班同学雀哑无声,不懂得怎样回答,接下来老师说: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拿了一根镁条棒点燃,放在烧杯里燃烧,剧烈的燃烧发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光芒,其美丽难于用语言表达,老师接着说这就叫做化学。从此笔者便对化学产生好奇,总想要问为什么。因而便自觉地学习化学,在百分制全国高考中,化学笔者得了九十多分的成绩。事过十几年,笔者成家立业,在一次访亲问友中,又碰到这位老师,自然又提到这一节课,她告诉我,她为什么成了化学老师,就是因为她的老师也是这样上第一节课,便把她吸引到这个专业。这个好奇,改变了她一生的走向,从事了这个职业。事隔四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情景依然在脑海里历历在望,得确终身难忘。

与此事类推,笔者也在物理教学中寻找类似办法,因中职生也具有探求知识的好奇心理,这一好奇心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兴趣源。在学习第四章/《直流电路》和笫六章/《光现象及应用》功课后,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让学生用一块妙用无穷的555时基电路和二个发光二极管装一个无稳态电路,让二个发光管交换发亮,再调整某些元件参数改变光暗时间,学生觉得非常新奇好玩,充满情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来一个“下回分解”,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保持。在下一次电子产品小制作中再上升一级,先布置学生观察萤火虫的生活习性,介绍萤火虫的特点,雄性能自由飞翔,雌性不会飞,栖息在草叶尖上,能发磷光。雄性萤火虫除能发磷光外,还有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接收雌性萤火虫发出的磷光以便迅速找到异性。当萤火虫群聚在一起时,其发射磷光的频率会彼此同步。据昆虫学专家称,萤火虫就是通过发射磷光来进行交流的,其发出的闪烁磷光可以使人进入沉思或催眠状态。笔者让学生再利用555时基电路和发光二极管制作仿生电子萤火虫,萤火虫是尾部能发光的种甲虫,因为需要几只电子萤火虫放靠在一起时,让其发射光线和接收光线,相互之间的作用才能显得十分有趣。跟真的萤火虫一样发射磷光频率彼此同步,因学生好奇,又是模仿自然界萤火虫的习性和行为,想看到结果,每个学生都十分勇跃地做实验,团队合作精神也体现出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观察物理现象,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因而也能自觉学习物理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教法,关键就是应用心理学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寻找兴趣源,而兴趣源又得靠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去挖掘、去创立,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系统充分得以开放,增强教学信息量,不仅学生的大脑变得有序、聪明,而且我们的整个教学系统也将变得有序可控。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其质量能不提高吗?

参考资料:

﹙1﹚李红 主编《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斌 方亮 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

﹙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教育技术培训》(教学人员 初级)

﹙4﹚张明明主编《物理》(通用类)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5﹚吴岚 编著《教育案例研究》西南大学教材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下一篇:“物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