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2-08-08 05:03:21

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利用1997-2008年西部地区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差异;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西部农村居民整体工资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及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三因素对西部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

关键词:工资性收入;区域内差异;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6001905

一、相关研究综述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农民收入增收的主要贡献力量,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刘易斯认为,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有利于两部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认为,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将经历迅速扩大、短暂稳定及逐渐缩小的三个阶段;托罗达认为,农业劳动者向城市迁移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国内学者娄世艳、李建民认为,教育对东、中、西部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樊琦、韩民春的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余吉祥、沈坤荣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决定,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1];段海俊[2],常进雄、孙磊[3]分别对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的农民工资性收入研究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对不同地区农民增收的贡献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赵海、彭代彦[4]就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教育和迁徙投资对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健康投资影响为负;张占贞、王兆君[5]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论是,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影响最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影响较明显,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弱,农村人均乡镇企业贷款额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为负。

国内学者侧重对整体及区域之间或单一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的研究较少。笔者以西部区域内部12个省际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及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及其对区域内不同省际单位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通过相关政策制定提高西部地区及其区域内部不同省际单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西部地区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的现状

(一)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省际差异显著

2000-2008年,西部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从2000年的372.47元/人增加到2008年的1 052.70元/人,增长1.83倍,年均增长率达13.87%。从区域内部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平均工资性收入最高,为西部同期平均水平的1.68倍;四川、广西、陕西和宁夏,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为同期西部平均水平的1.54、1.22、1.18和1.2倍;贵州、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均低于西部同期水平;最低的新疆和云南分别仅为重庆的23.96%和34.99%,仅为西部平均水平的40.17%和58.66%。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新疆,达19.08%,比西部平均水平高5.21个百分点;贵州、、青海和重庆分别比西部平均增长率高3.69、2.39、1.54和0.02个百分点;内蒙古、陕西、四川、广西和宁夏分别比西部平均增长率低0.12、0.19、0.81、0.9、和1.17个百分点;增长率最低的云南和甘肃分别比新疆低7.85和7.26个百分点,比西部的平均水平低2.64和2.05个百分点。

可见,新疆、贵州、和青海的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绝对量虽低于西部平均水平,但年均增长率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云南和甘肃农村居民绝对工资性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率均低于西部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不仅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从图1显示的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看,2000-2008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71.6%下降到2008年的58.49%;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22.8%上升到2008年的30.24%。由于西部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使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低且增长缓慢;而由于国家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使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二)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的贡献度省际差异显著2000-2008年,西部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重庆,贡献率达39.22%,比西部同期平均水平高12.26个百分点;陕西、四川、广西、贵州、宁夏和甘肃,平均贡献率分别比西部同期平均水平高9.24、8.63、6.81、2.57、2.4和1.9个百分点;青海、、云南和内蒙古平均贡献率分别比西部同期平均水平低1.21、5.31、8.44和10.85个百分点;最低的新疆贡献率为8.25%,仅为重庆的21.04%,比西部同期平均水平低18.7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在纯收入中占比的增速较快的是新疆和贵州,分别为8.12%和7.56%,比西部同期的平均水平分别高4.54和3.98个百分点;增速较低的云南和宁夏分别仅为1.39%和2.51%,比西部同期平均水平低2.19和1.07个百分点。

可见,重庆、广西和贵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纯收入中的直接贡献率及其增速均高于西部平均水平;陕西、四川、宁夏和甘肃的贡献率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但增速低于西部平均水平;青海、和新疆的贡献率低于西部平均水平,但增速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云南和内蒙古的贡献率及增速均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三)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内部结构存在显著省际差异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按来源可分为外出从业收入即劳务收入、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及非企业组织中所得收入。其中劳务收入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体。

西部内部农村居民劳务收入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2007年,农村居民劳务收入最高的重庆达1 030.8元/人,是西部同期的2.1倍;四川、宁夏和广西劳务收入分别为930.4、706.80和636.90元/人,是西部同期的1.89、1.44和1.29倍;云南和新疆最低,劳务收入分别仅为重庆的8.53%和9.02%,仅为同期西部的17.87%和18.91%。2000-2007年,西部年均劳务收入增长率为17.40%,增长最快的为43.86%,增速最慢的云南仅为5.64%。

上一篇:Net+SQL Server 图像存取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的红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