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

时间:2022-08-08 03:36:00

浅谈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

摘要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它的成败不仅对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有着重大戡影响,而且更对周围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基坑支护;安全;管理

1 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

1,1场地周边环境

基坑支护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周边建筑、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安全。从理论上讲,凡是深、大基坑的施工必然会打破原场地土的力系平衡,从而产生变形,一旦产生变形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支护的目的就是,减少施工对土体强度的破坏,并给予一定的支撑,控制周边变形。因此,施工前要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管线等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采取针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2基坑支护方案受到桩基施工干扰引发事故

此类事故一般是由于孤立的看待支护方案,多发生在先打桩后挖土的基坑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作用,使原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粉细砂可能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地基土强度大大折减。对饱和粘性土,由于挤土压力,产生很大的超静间隙水压力,土体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如果打桩后立即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载和水平推力,土体极易产生水平位移,从而使原先打人的桩产生位移和倾斜,从而导致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事故。

1,3基坑支护工程中各单项施工的协调

基坑工程可能包括打桩、土方开挖、支撑、降水等多项施工,极有可能不是一家总包,互相之间的配合不好,往往也容易产生事故。基坑开挖后,主体结构未及时施工,土体中的自重压力减少,地基卸载,土体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如果基坑底面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基坑积水,使得粘性土吸水体积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增大,产生安全事故。

1,4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在注浆法施工中,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由于施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散,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2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工作

2,1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2,1,1

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

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

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

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1_2按图施工,动态监控

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2,1,3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做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2在质安管理方面的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技术交底、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示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3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除施工质量外,施工组织也不可忽视,土方开挖前应制订。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的原则。工程实践证明,开挖顺序不同,支护结构的位移也不同,不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大大增加支护桩墙的位移,甚至出现险情。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2,4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支护结构设计成功与否,要通过施工来检验,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要通过监测手段来了解。可以说,监测工作是支护结构安危状态的眼睛。它的重要性已为多数的设计、施工及建设单位所认识。因而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施工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有部分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认为监测工作可有可无,不愿投入资金,马虎应付。有些监测单位素质不高,,不按时观测,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致在支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还未能提供预报,造成事故。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除施工质量的原因外,监测单位未能及时提出预警,以致延误抢险的时机,也是事故及发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监测工作的有无及好坏,不单是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如邻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给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有些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失败对邻近环境造成的损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会比基坑工程本身更为严重。有时支护结构的位移并未引起支护的失稳,但却引起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倾斜等,这些都需要由监测结果来判断与证实。施工监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监测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致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前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修改后期支撑方案的依据。例如,当前期开挖和第一道支撑后支护结构的位移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削减下一道支撑的数量以降低造价,反之,当前期开挖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比预计大得多,则应考虑是否加强下一道支撵以策安全。这就是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必须认真做好。

另外,在基坑开挖监测中还要逐步积累资料,以便制订适合本地区软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沉移控制值。当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或位移速率达到多大数值时就应发生预报,超过多大数值就濒临坍滑破坏。这些控制值对今后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结语

从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质安管理、施工质量、监测等方面安全工作的内容作了介绍,指出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检查工作。且在施工中遵循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狠抓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检查等工作,是实现深基坑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上一篇:浅谈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