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调查

时间:2022-10-25 10:40:58

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临沂市8所学校的8 616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试纸条做血清HBsAg检测。结果 检测的8 6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4.43%,乡村学生阳性率为5.13%,城区学生为3.70%;初中生阳性率为4.93%,小学生为3.85%。HBsAg阴性组抗-HBs阳性率为72.83%。7~14岁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结论 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乡村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于城区学生。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感染;接种;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64-02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在慢性肝炎中,乙肝占80%~90%。该病呈世界流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状况,笔者于2005年3-6月对临沂市部分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5项血清指标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临沂市所辖4个县的8所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城区初中、小学各2所,乡村初中、小学各2所,共计8 616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4 560名,女生4 056名;城区学生4 212名(男生2 292名,女生1 920名),乡镇学生4 404名(男生2 268名,女生2 136名);初中学生4 642名(男生2 510名,女生2 132名),小学生3 974名(男生2 050名,女生1 924名)。

1.2 方法 用郑州博赛生物研究所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胶体金测试纸条,此法快速准确,总符合率为99.1%。用采血管采集无名指50~100 μL的全血样品,将全血样品直接滴加到试纸条的样品加入端。血样粘稠可加入稀释液以加快扩散速度,5~30 min观察结果。HBsAg阳性者再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采用华美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批号20040818)检测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1.3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采用查阅学生接种记录(接种证、接种卡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记录),无法查阅接种记录者采用调查表对家长进行回顾性调查。

2 结果

2.1 HBsAg阳性情况 8 616名被检测学生中,HBsAg阳性382人,阳性率为4.43%。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4.78%,女生为4.04%,男生略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城区学生HBsAg阳性率为3.70%,乡村学生为5.13%,乡村明显高于城区(χ2=10.36,P<0.01);初中生HBsAg阳性率为4.93%,小学生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见表1。

2.2 HBV感染模式 对382名HBsAg阳性学生的血清进一步检测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显示,HBV感染模式共有7种(表2),其中主要模式为1号和2号模式。1号模式为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即通常所说的“大三阳”,共158人,占41.36%;2号模式为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即通常所说的“小三阳”,共171人,占44.76%。

2.3 HBsAg阴性组抗-HBs阳性率 对7~14岁中小学生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80~100人进行抗-HBs检测,共检测762人,抗-HBs阳性者为555人,阳性率为72.83%。7~14岁各年龄组学生抗-HBs阳性率依次为75.78%,73.68%,78.94%,77.89%,72.63%,68.42%,66.31%和67.36%,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2.4 乙肝疫苗接种率 调查7~14岁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城市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8%,乡村学生为86.63%。各个年龄组均为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见表3。

3 讨论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15%~20%的慢性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沂市8所学校8 616名学生的HBsAg阳性率为4.43%,低于我国普通人群阳性率水平(10.34%)[3]。其原因一是重视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加强了对新生儿和中小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使易感者建立了免疫屏障;二是加强了采、供血和安全注射的管理,阻断了乙肝病毒的血液传播。HBsAg阳性率乡村学生明显高于城区学生,这与城区儿童出生后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3针全程接种率高有关,也与HBsAg阳性孕妇及时应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进行阻断母婴传播[4]有关;而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卫生观念和预防接种意识比较淡薄,儿童容易受到感染。

从HBV感染模式来看,以“小三阳”(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为主,分别占阳性人数的44.76%和41.36%。这2种模式均说明存在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大三阳”传染性最强。因此,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HBsAg阳性的学生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住院隔离治疗。抗-HBs属保护性抗体,本次调查HBsAg阴性组的抗体阳性率为72.83%,与乙肝疫苗接种率一致,同时也说明目前我国应用的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5]。对HBsAg和抗-HBs双阴性及抗-HBs滴度较低的学生,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免疫水平。

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以来,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逐年上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对阻断母婴传播至关重要,根据卫生部《乙肝免疫预防实施方案》的要求,承担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在新生儿出生24 h之内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临沂市城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绝大部分年龄组高于85%,表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取得了可喜成绩。乡村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说明农村地区是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分析 下一篇:贵阳市2002-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