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音乐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时间:2022-08-08 02:10:38

浅谈世界音乐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日益推进,文化的相互交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规避的趋势,而其中的音乐文化更是越来越呈现出无国界的巨大优势。从西方的流行乐,到非洲的打击乐,再到中国的民族乐无不已经渗入到世界的每一篇土地。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世界音乐;中国;民族;文化;发展

世界音乐又称民族流行音乐。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世界民族音乐按地区大体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西亚、北非)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欧、东欧、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共11种还有不按地区划分的犹太、吉普赛、库尔德、萨阿米(即拉普人)音乐。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些“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音乐是属于文化的,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音乐。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如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印度就拥有自己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记,因此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很容易辩认印度的音乐风格。又如非洲的黑人音乐,它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劳动,仪式歌曲外,还有批评,讽刺性歌曲,用来表达人民对统治者和为富不仁的不满,甚至还有用歌唱来进行诉讼的,在尼日利亚的某些部族中,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都以半唱半说的方式陈述事实,进行辩论。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黑人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对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后,我们才有可能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世界各种民族音乐了。过去那种以欧洲艺术音乐作为绝对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音乐的“欧洲中心论”的观念正在改变。剔除了偏见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各种音乐文化的特征来认识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就能发现无数晶莹夺目、闪闪发光的音乐瑰宝,就能聆听绚丽多姿,几乎是无穷无尽的音响世界。一个新颖、令人神往的世界音乐百花园将出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为之惊叹、迷惑、思索、倾倒,心醉。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变化。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的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呈现出来的渐趋同化,日渐衰退的现状。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所以,努力加强发展我国的多样化的民族音乐,应该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并且不可逃避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王凤岐,世界音乐简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上一篇:《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 下一篇:学前教育研究视界下的中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