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一点想法

时间:2022-08-08 12:18:47

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一点想法

[摘 要]描述和分析当代法律职业伦理所遭遇的困境,法律职业道德为什么重要?这是在法律业内进行道德教育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目前在道德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氛围,就使得人们在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时,在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政策倾向。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司法公正,这不仅需要反映人类理性和良知的优秀法律和健全的司法体制,同时要有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司法群体去执行法律。只有维护法官职业的高尚性、法官的高素质性,才能够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顺利进行。如何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怎样摆脱时政对司法的过多影响。

[关键字]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公正;司法独立

一、法律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中将法律职业道德的传承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特征。(1)民国时期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道德,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法律职业道德实际上就是法律职业的伦理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作为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内容,是法律职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的准则。要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其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和技能。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是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它属于法律职业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一个国家的法律事务应该如何来实现完成。具体地说,他应该知道道德是关于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它不同于美丑、真假的价值判断;知道决定职业行为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知道职业意义上的“善”为何物,它的依据何在:知道在面临道德层面上的争议时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得出解决道德争议的办法。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步入21世纪之后,法律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和对司法改革的质疑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生活中的一大重要话题。伴随一系列的律师参与腐败案以及一些极具争议性的案件,如“李庄案”、“彭宇案”、“许霆案”等案件触动了官方以及民间对于司法改革的方向的正确性及法学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反思。对此,法学界内部总是习惯于从政治体制,特别是从规定、权力分配等常规途径,带有批判性地论调来思考并研究这些现象。但这样的思路用来解决现存的问题是十分不够的。

就拿李庄来说,辩护人杨学林律师等调查发现,李庄在一起收费五万元的异地案件中,调取了四十多份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你问问全中国的律师,有哪一个律师会为一个案件的被告人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搜集那么多证据?这样全心全意为委托人服务的律师,怎么能不说是一个好律师?

然而,这样的律师却身陷囹圄,不禁让人想问,这世道是怎么了?说真话的李庄进去了、扶老人的彭宇官司输了、被指杀妻的佘祥林的妻子回来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职业法律人该如何做?

在一些基层法院,由于所处地方偏远,财政紧缺,法官的日子相当难熬。有些法官年底还有四个月的工资没发,有一名法官的妻子有病不能工作,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每天下班后去蹬三轮车,领导还批评他,说他败坏了法官的形象。他问,我们拿不到工资,也不能用当事人的钱,自己靠劳动挣钱还不行吗?(2)

在生存与形象之间,圣神的法律人应该怎么做?在现在老师收家长礼物,医生收患者红包已经成习俗的环境下,在中国这样注重人情的社会中,我们法律人要如何做才能融入社会又保持公平正义的光辉形象呢?

三、如何解决

在所有教育女性的理论上都告诉广大女性,要自强自立,如何做到?就是要做到经济独立,唯有经济独立,才不用依附他人,这样说话才硬气。同理,要司法独立,就是要做到司法的财政独立,唯有做到这样,才能理直气壮的对所有人说,我所做出的判决都是秉承公平正义而做出的。而不是像现在唯唯诺诺的说我们根据某某指示、某某决定、某某文件而做出了这样有些荒唐的判决。像马玉娇案的法官能做出那样的判决真是神一般的存在!轰动一时的非法证据排除典型案例章国锡案,为什么二审出现了大逆转?为什么鄞州法院负责章国锡案一审的审判长,被刑事诉讼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高度评价为:“这是第一起在判决书中把案件的程序和实体分别独立作出评判的案例。本案的法官对程序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公诉人拒绝证人、侦查员出庭作证,拒绝提交全部的录音录像资料的情况下,一审法官仍然对程序问题进行调查,最终为确定非法侦查行为的存在、把非法口供排除于法庭之外奠定了事实基础”的好法官却被调往宁波市鄞州区下属一个镇的法庭当副庭长。能回答这类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不独立,我们依附着他人,一旦想挣脱,那就是下场。

在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然而我国并没有规定法官独立,但毋容置疑,法官不能独立,法院独立就只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法律在体制上为法官的独立创造出条件。法官司法,经常会受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及人民团体的干涉,但如果在体制上进行改革,真正实行法官独立办案,则公正司法,最终实现社会正义绝非难事。但法官常常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这种压力,会使法官道德的天平产生倾斜,法官的职业道德与现代司法理念会出现冲突,并且这种矛盾,非常棘手。法官个人虽然独立,但他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真空之中,社会各界的压力法官都会感受到,不管这种压力倾向于何方,都会影响法官的公正司法。这样,法官不自觉的将天平的筹码倾向于社会舆论这一边,认为这样才符合法官职业道德的标准。但这恰恰与司法独立和居中裁判的司法理念不相容,此种情况下,放下个人的情感因素,抛开以道德来思考案件的思维,居中裁判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注释:

(1)伯尔曼.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9、43。

(2)吕忠梅.法眼观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序9。

上一篇:网络游戏式教学在武警《反爆炸》课程上的应用... 下一篇: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