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比出自信来

时间:2022-08-07 11:27:35

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或纪律较差,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对学习缺乏自信、兴趣,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自我消沉,一蹶不振。对此,班主任一般会以发掘闪光点,平时多鼓励、课后常辅导等正面方法进行转化。但这些做法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性,增强他们的获得性失助感,把他们当作温室的幼苗来细心呵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让学困生重获自信,我们应该创设“没有风险”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让他们乐于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比赛”。在这种比赛中,失败并不会受到指责,错误并不会受到批评,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比出信心,比出斗志。

老师VS学困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学困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但发掘之后,怎样加以利用呢?如果仅仅是口头表扬,这种“廉价”的鼓励恐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班主任可以立足于学困生的“特长”来组织一场师生间的比赛,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还有老师都比不上的优点,因此增强自信心。

【案例】

小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对梅西、C罗、孔卡等球星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可一读起书来就完全提不上劲。这不,又有同学投诉他下课踢足球伤到别人,一气之下的我没收了他的足球。看着他那想要回球却又不敢出声的神情,我心想:他肯定不服气,这样做反而会触发他的抵触情绪。既然他想要回足球,何不将计就计,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转化他。于是,我让他放学后到足球场来找我。

放学后,他果然来了。我说:“老师和你进行一场点球比赛,如果你赢了,足球还给你,还任命你为我们班的足球队长,带领同学们踢足球;如果你输了,这个足球就只好等到期末再来拿了。怎么样?”听我这样一说,小升兴致来了,满口答应。虽说我人高手长,但对于踢球却是个“门外汉”,他踢点球还真有一套,脚法刁钻,结果以4:3赢了我。看到自己战胜了老师,他得意地说:“李老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哦!”第二天,我兑现承诺,在班上宣布了比赛的结果,当众表扬了他,并让他组织一支足球队。

课后,我问他:“你想成为像梅西(他的偶像)那样的球星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想!”我说:“你踢球的确很棒,可学习跟不上,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英语一句也听不懂,那能成功吗?你既要好好练球,还得好好读书,才有机会当球星。”小升似有所悟,点头答应了。此后,他一如继往地常常练球,但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还当之无愧地成为班上的体育委员。

优秀生VS学困生

在学校或家里,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些老师、家长拿学困生跟学优生比,结果让他们越比越自卑。的确,单纯比成绩,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但如果让双方互比,就有可能实现一箭三雕的效果:拿学优生的长处来比,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拿学困生的长处来比,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样样不如人;同时还能对习惯了表扬的学优生进行善意的提醒。

【案例】

小杰喜欢下棋,可有点“喜欢”过头了:上课不听讲,满脑子想着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课后不做作业,只顾着“摆擂台”,在楚河汉界里大战一番。小新学习很用功,但对其他都不感兴趣。有一次下课后,小杰下棋下得兴起,大喊大叫以振“士气”,影响了小新做作业。小新提意见,但小杰认为是下课时间,谁也管不着。小新一气之下讽刺小杰是个科科不及格的笨蛋,小杰也不示弱,嘲笑小新是个书呆子,两人因此吵了起来。虽然我及时调解,但两人仍各不相让。看到他们都在气头上,我想了个办法:“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有道理,老师也不好判断谁对谁错。就按照古代角斗士的做法,放学后来一场比赛,谁胜谁有理,你们说如何?”他俩听后面面相觑,不明白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可还是照办了。

第一局,我让他们以“下课能不能大声吵闹”为题,进行一场作文比赛。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小杰不满地说:“老师,你这不是偏帮小新吗?不公平!”我故意气他:“那你是不是认输了?”被我一激,他中招了,比赛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局,我让他俩比下棋,这是小杰的强项,当然是小杰胜出。两局下来,他俩打了平手。我问他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样比赛吗?”他们不解,急着问个究竟。我揭开谜底:“比作文,这是小新的长处;比下棋,这是小杰的拿手好戏。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光学习不行,光顾着下棋也不行,我们要全面发展。小杰如果能把钻研下棋的那股劲头用在学习上,成绩定会突飞猛进。”他俩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我的用意。我顺势说:“老师有个主意,小新学习好,就做小杰学习上的老师;小杰下棋棒,就当小新下棋的师傅,这样不就能扬长避短,互相进步了吗?”他们同意了。不久,小杰在小新的帮助下学习进步了,而小新也不再是个只会读书的“呆子”了。

学困生VS学困生

一个班,学困生往往不止一两个,几个“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三五成群,串通一气,无心向学,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怎样转化他们呢?如果一个个来,时间长,任务重,而且学生很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导致转化效果出现反复。对于这种小团体,班主任可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定一个短期目标,通过良性竞争的比赛形式,促使他们为了胜利,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不过,要避免出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不利局面,不能让胜的一方进步了,但输的一方更加“破罐子破摔”。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表现暂时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帮助,鼓励其做得更好,使比赛真正成为双方不断进步的良性互动。

【案例】

天德、家奇是班上的“哼哈二将”,经常违反纪律,你唱我和,尽管我多次与他们谈话甚至批评,却没效果。一天,我看到他俩正在走廊比跳远,就灵机一动:对啊,他们爱比,何不从此入手呢?于是,我让他们开展一场比赛:一个星期内,比比谁违反纪律少。胜的一方可获奖励,败的一方就要接受“惩罚”。其实,他俩很想改过自新,可就是没信心,没毅力,想不到这次居然答应得这么爽快。一个星期的比赛期间,两人果然克制住自己,循规蹈矩,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最终家奇因在一节数学课上打瞌睡,被老师抓到而败下阵来。我在全班表扬了天德,坐在一旁的家奇不安地等待我的“惩罚”。我把他找来,说:“家奇,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老师还是要惩罚你——罚你下星期的比赛不能再输!”早已做好受罚准备的家奇惊喜地看着我,胸有成竹地说:“老师,我保证一定不违反纪律!”看着他那势在必得的神情,我非常高兴地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就这样,两人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比赛中进步都很大,家长、老师、同学都说他俩仿佛变了个人似的。

(作者单位:阳山县太平中心小学 广东清远 513129)

上一篇:化师生冲突为教育契机 下一篇: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