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政:惠及寒门学子

时间:2022-08-07 11:14:10

民生新政:惠及寒门学子

完善国家奖学金,奖励普通高校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个学生每年8000元

新增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3%的四川高校大学生,每个学生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覆盖20%以上的四川高校大学生,平均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

四川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国家资助两年,每个学生每年1500元,覆盖90%以上中职生

8 月10 日上午,省政府在成都召开了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宣布,从今年秋季起,将在全省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中央、省各级财政将加大投入,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强调指出:“以有力的领导确保今秋各项资助政策到位,一定做到领导组织要到位、资金落实要到位、管理监督要到位。资助资金是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钱,是实现他们梦想的希望。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为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资金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央对我省的资金投入将占到总需求的80%,体现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和照顾。我省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不分生源地,中央与我省按8∶2分担。按照国家规定的资助范围、标准和经费分担办法,我省2007年秋季学期共需资金7.6亿元,中央财政承担6.04亿元,我省财政承担1.56亿元。

今后,我省各级财政筹集用于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的经费预计每年将达到15亿元以上,学校事业收入用于助学的资金也将达数亿元,再加上其他渠道的助学经费,将是一笔巨额的经费投入。通过以上投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面将由6%提升到23%,中职学生占90%以上。

对于那些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准备迈入大学校门的贫困学生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给他们服下了一粒“定心丸”。

资助政策・背景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郑重承诺:“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此话掷地有声,可见总理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近,教育部和财政部连续举行两次新闻会,公布了国家助学政策的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今年秋季开学后,中央财政用于贫困学生资助的支出,将由去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将达到154亿元,明年全年将达到308亿元。

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这是历年所没有的。这意味着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

毫无疑问,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中国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实行的又一重要举措。人人都具有接受教育、提升素质的权利,由政府出面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这就为所有的学生――不论你出身贫寒还是富有,搭建起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起点平台。

资助政策・内容

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全国每年奖励5 万名,奖励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8000 元。

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牧水地矿油核等专业的学生倾斜。

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高校所在地平均生活费用、高校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各高校资助面。平均资助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可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3个档次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对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落实学校资助和鼓励社会资助。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医疗保险缴费、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并纳入部门预算安排落实。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资助政策・实施

在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新闻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向媒体通报了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新的资助政策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鼓励优秀学生;既增加财政投入,又注重多种渠道助学;既有政策体系的统一性,又兼顾地区差别;既扩大资助面,又提高资助强度;既增加教育投入,又注重改善教育结构。”

为此,省教育厅将在已建立的省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加强力量,具体负责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各地和学校要在准确采集学生及家庭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切实做到认定标准、评定程序、评审结果“三公开”,使整个评审工作公开透明。各地和学校都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扣学生的资助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建立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学生资助资金必须保证专款专用,专账专核。

根据省财政厅的安排,各地要在秋季开学前,足额落实本级财政应负担的资金。各市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行政区域内具体的经费分担办法,要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行政区域内财政应承担的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落实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和使用助学经费的措施。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管理,把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用于助学的经费按规定单独反映、单列预算、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上一篇:只要改变你的态度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 领航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