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提高需“三思”

时间:2022-08-07 11:03:49

摘 要:提高成绩是每位学生的目标追求,那么学生如何提高成绩呢?我总结了一种“三层思考法”来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效果不错。第一层是记忆性思考;第二层换位性思考;第三层研究性思考。如果毕业生在这最后一学期的三轮复习中,有侧重地选用“三层思考法”,就可以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分数。

关键词:记忆性思考; 换位性思考; 研究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34-001

到了初三第二学期,中考日益临近,尽管夜以继日,但很多同学的分数和排名却长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反退,怎不让家长和孩子们焦急?如何调整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就我了解,很多同学的考试测验分数和排名迟迟难以提升,更多不是“偷懒”造成的,而是没能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和必要的应试技能,特别是弱项常常成为“无底洞”,投入很多但收效甚微。

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大家不应为此烦恼,关键是要及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层思考法”。

第一层思考:记忆性思考

第一层思考是浅层次的,我们称之为记忆性思考。建议学生无论背诵还是练习,每过一个阶段,比如复习完一个章节,或是做完一套习题,一定要留下总结思考的时间,要学会掩卷而思。我们以思品综合题为例,大量内容是需要背诵记忆的。最好是先通读,再总结要点,这个时候都是需要看书的。这个过程结束后就要合上书本,过电影,默想、回忆看过的内容。这个过程结束再翻书,看哪些已经记住了,哪些有遗漏,哪些有偏差,如是多次,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然后要做练习,一练习又发现问题了,再看书,把基础打扎实。接下来的思考需要举一反三。同一个内容多次考试测验都过了关,说明已经掌握了,但也会出现一些内容多次失分,“事不过三”,多次失分就一定不能放过。这些需要深入检讨、深入思考,再回到书本,通过这样的多次往复,就把知识点逐步变成了知识框架。

第二层思考:换位性思考

要进省重点高中的同学,常常还须进行第二层思考。第二层的思考要求“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深入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站在中考命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考命题者都是本地区的专家、名师,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那么层次就提高了很多。要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那就是要无论看书还是做题之后,常常要闭目而思,这个题目考的是哪个知识点,他是怎么出的?题型是怎样的?这个题目如果是自己出,还可以出什么题型?选择题怎么出?判断题怎么出?结合生活实例怎么出?同样一个知识点,如果是基础题怎么出?中档题怎么出?综合题可以怎么出?

如果说第一步掌握知识点还是死的,一旦我们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些知识点就活起来了,知识点变成了考点。我们还可以把平时的测试题与历年中考的真题进行比对,看看真题到底是怎么出的。真题是最为珍贵的试题,它能告诉学生,命题者出题的方向,课本中学习的重点,知识点应从哪几个角度去把握,课本知识应怎样去综合,知识的结构是什么?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点,因此,学生要把历年的真题找来,先拆散,再组合,分解到每一章节的每一考点,然后再思考如何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考点,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摸到真题出题的脉搏了,一旦这些规律找到了,密码破解了,中考时就不会紧张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层思考:研究性思考

第三层思考更进一步,那就是练习之后还要研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看多思路解题,命题者出的题灵活性很强,答案也有不同,特别是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答案后都注明“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去解,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还有出题者在出题时都很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试卷最后会出一些开放性试题,例如政治试题中的“实践探究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就要求学生应研究从多思路解题,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熟练地学会这种答题方法。

二看采分点。我多年从事中考思品阅卷工作,阅卷要求采点给分。采分点就是看学生的答案符合题目后边注明的分数要点不,即要点清晰不,一般一个要点一分,同时更要看每个要点符合课本知识点不,包含有课本知识点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抓住重点知识的关键词、句。

三看满分标准。所谓满分标准就是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满分,如果一时思路受阻,或者记忆模糊,如何根据出题者的考核意图和题目本身提供的信息而“挤”出分数来?也就是要研究如何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如何答卷,从而锻炼应试技能技巧。要进入国家重点名校的同学,要常常进行第三层思考。

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死的,但知识的应用是无穷的,所谓题海无边,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逐步从书本脱离,进入出题者的层面,再进一步进入阅卷评分者的层面,这样就逐步进入“三层思考”的境地,真正到了这个境界后已经不是拿高分,而是逐步把拿满分作为追求了。

初三复习如登山,第一层思考的时候不仅攀爬辛苦,还不知前路,看不到风景,这个时候只有苦没有甜。到了第二层思考就类似于登上一个小山坡,可以松口气,举目四望,也多少有点风景可以观赏了,是有苦也是有甜的。唯有进入第三层思考,才能“一览众山小”,回望来时路,所有的苦都成了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三轮复习中有侧重地选用“三层思考法”,这样就可以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分数。

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个“罔”,就是迷惑,迷惑多了,成绩自然会难以提高,之所以难以提高,归根结底,还是思考不足造成。我们的很多同学学习就像牛吃草,草虽然被吃进去了,但没有消化,更没有吸收。你看牛是怎么做的,一停下来就开始反刍,把没有消化的草再倒出来反复咀嚼。我们每天学了很多东西,一肚子都是干草,看上去学了练了,其实没有及时消化,更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一味赶进度,结果是欲速不达。只有真正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外国语学校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