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史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07 09:02:37

设计艺术史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设计艺术史课程考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考试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并总结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说明了“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科学评价方式使考核过程呈动态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并以考试改革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考试改革 设计艺术史 综合能力与素质 课程

一、考试改革的提出

设计艺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史论课程,长期以来基本保持着课堂系统讲授理论、期末以考试试卷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传授系统完整,使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艺术的历史,但这种模式忽略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一张卷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也不足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难以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内容与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与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考试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

考试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考核方面,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状况,变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考核方式为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科学评价方式,并以考试改革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学习,并实现三个转变:

1.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史论课程基本采取“教师灌,学生装”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学习的情况下,埋没了很多创造性和潜能。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在设计艺术史的教学过程中,传达教学要求、教授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气氛等都是由教师发起并完成,明确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以往实行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教学一言堂,讲的过多过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发挥,潜能得不到体现,最后结果只能是千人一面。面对学习,学生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提高,而是期末试卷会出哪些考题。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只要考前狠狠突击一下,就能顺利通过考试。期末成绩的高低取决于谁的短期记忆力更好,谁死记硬背的功夫更高,谁能将这张试卷答得更符合标准答案……此类现象,在理论类的期末考试中屡见不鲜,这显然与人才培养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阶段化考核方式结合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提出,使学生的考试及最终成绩呈阶段性累加的形式,每门课程的任何一个学习环节有疏漏,都可能影响期末的最终成绩,迫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正所谓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杜绝出现死记硬背的考题内容,将学生学习的重心由试卷结果转移到全过程学习中,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应考的局面。

3.由统一规格考试向学科、专业特色考试转变

设计艺术史课程的考试改革是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大部分学生对于设计比较感兴趣,且投入的精力最多,创意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普遍不喜欢理论课程,认为理论课程枯燥、无用,但艺术修养的提高不是只靠一些设计技法就可以实现的。在考试改革中,针对学科与专业特色,充分利用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将设计的环节融入到考试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新的考试形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分为理论知识和素质能力两部分,最终的成绩由阶段化考核和期末考核共同决定(图1)。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分析案例,寻找当代设计中的原形设计,充分理解理论对设计的指导作用,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课后布置下节课所要讲到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体会与他人合作时的相处模式及沟通技巧,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前制作成PPT进行课前演讲,演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大多数学生就没有了压力和束缚,勇敢迈出挑战自我的第一步。课前演讲是充分体现学生创意思维的舞台,这样的考核形式,学生既感兴趣,潜能得到发挥,对知识的记忆又很牢固,课堂气氛也得到了调节。演讲后进行相应的提问,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比较典型的问题在课堂讲授中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课下发现问题、课上解决问题。这一形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理论知识是史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流派、代表设计师、代表作品等知识是必须熟记的内容,根据知识点布置学生课下自己出一份考题,课上互相交换进行答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测验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

实行阶段化课程考核,使考核过程呈现动态性、连续性、系统性,将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期末考核以“论文+小设计”的形式给出成绩,自选艺术流派或设计风格进行理论分析,附加案例,并根据此流派或设计风格做相应形式的设计,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达到学以致用,从而体现学科、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这样的考核形式,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监控作用,又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改变了“平时不努力,考前猛突击”的现象,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四、考试改革的评价与完善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死记硬背便可拿高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不用像“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时代那样被动学习了,但要想得到较高的成绩,从课程伊始到结束,都需要付出努力,丝毫不能放松。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会不断提升。通过考试改革的实施,30.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40.2%的学生能够自主地查阅资料并整理信息,29.3%的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的考试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考试改革,可以进一步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教改的优秀成果,及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这是对于教师的最本质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改模式,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掌舵护航。

(注: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试论服装史的作业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2]聂世忠.《艺术设计史》课程教改的意义[J].美与时代,2011(4).

[3]那成爱.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中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错误动作的预防与纠正 下一篇:音乐曲式教学中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